第227章 打猎(第2页)
窗外,月圆如盘,蓝灰石心正缓缓释放光芒,一道柔和的光束直射南方,仿佛与云南某处遥相呼应。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共鸣点”几乎同时亮起??东京街角的心理茶馆内,一位失业男子刚说完自己的失败经历,对面志愿者递来一杯热茶;纽约地铁站的语音树洞前,一名母亲录下对逝去儿子的思念;开罗贫民窟的静默亭中,两个曾为敌对阵营的孩子手牵手写下和平誓言……
这些微小的光点,连成一张看不见的网,覆盖整个星球。
第二天清晨,院长召集所有在校学生,于钟楼下集会。
他站在台阶上,声音不大,却清晰可闻:“今天我要讲一个故事,关于祥子最后的日子。”
全场寂静。
“你们都知道他消失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消失的。那天夜里,他独自走进‘倾听之林’,对着最后一株未开花的水晶芽说:‘如果我的存在能让更多人敢说出痛苦,那就让我变成风吧。’然后,他将自己的记忆、情感、甚至灵魂,注入那颗蓝灰石心。他不是死了,而是选择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活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里,活在每一句‘我在’之中。”
有学生低头抹泪,有新生震惊怔立。
院长继续道:“修行不是逃离人间,而是更深地进入它。真正的力量,不是呼风唤雨,而是蹲下来,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你说,我听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现在,轮到你们了。”
仪式结束后,七名即将毕业的学生领取了自己的蓝灰石子徽章,并宣誓成为新一代“静默的光”。他们将前往七个不同国家,建立新的倾听站。其中一人,正是当年东北农村女孩的女儿,名叫小禾。她母亲曾因家暴逃离家乡,如今她在城市读完心理学硕士,决定回到母亲出生的村庄,创办一所专为女性服务的“心屋”。
临行前夜,她在记忆花园里待了很久。忽然,一阵风拂过,一片水晶花瓣落在她肩头。她抬头,看见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下轻轻摆动,竟勾勒出一个熟悉的轮廓??瘦削,穿着粗布衣裳,嘴角含笑。
“是你吗?”她轻声问。
风停了片刻,然后送来一句极轻的话:
>“我在。”
她哭了,却笑着把花瓣夹进日记本里。
三个月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偏远藏族村落,传来异象。
当地僧人报告,一座废弃多年的古寺废墟中,一夜之间长出百株水晶芽,蓝光映照雪山,持续整整七日。更令人震惊的是,寺中残破经幡上,原本褪色的文字竟重新浮现,写的是汉文:
>“我不是神明,也不是救世主。
>我只是一个曾被人听见,因而学会去听别人的人。”
>??祥子
消息传回乌兰察布时,院长正躺在床上,呼吸微弱。他已经连续三天未能进食,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学生们围在床边,轮流握住他的手。
忽然,他睁开眼,望向窗外。
那晚没有月亮,但蓝灰石心独自发光,照亮整座书院。远处,“倾听之林”中的水晶芽集体摇曳,叶片拼出三个字:
>“谢谢你。”
院长嘴角微动,艰难地抬起手,指向南方。
有人俯身靠近,听见他最后一句话:
“告诉他……我也一直在。”
语毕,气息停止。
全院寂静。
片刻之后,一声清脆的鸟鸣划破黎明??正是当年那只麻雀的叫声。紧接着,无数飞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盘旋于钟楼上空,围绕蓝灰石心飞行九圈,方才散去。
葬礼很简单。按照院长遗愿,他的骨灰撒入“记忆花园”的土壤中,坟前不立碑,只种下一株新的水晶芽。学生们自发守夜七天,每人讲述一段与院长有关的记忆。每当有人说完,那株幼芽便生长一寸,第七日清晨,竟已开出一朵淡蓝色的花。
同一天,全球一百零八个“共鸣点”同步感应到震动。无论是南极科考站的冰原,还是太平洋深处的潜水器,都记录到一种奇特频率的声波??既非自然现象,也不属人类语言,但却让听到的人莫名流泪,继而感到平静。
科学家最终命名为“心频共振”。
而在云南听见村的梅园讲堂里,阿木抱着女儿听雨,指着天空说:“看,星星比昨晚更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