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中原第一雄关(第3页)
杨玄感怔住。
“我现在做的,就是把这碗粥递给最需要的人。”周法尚继续道,“你想要的是江山,我要的是活人。你说我是背宗忘祖,可若天下人都饿死了,你要这江山做什么?”
杨玄感忽然大笑,笑声悲怆:“好啊……好一个活人!那你告诉我,李子雄为何败?因为他太想活人,舍不得烧粮抢城,结果反被人伏击!屈突通为何快到?因为他一路杀戮镇压,无人敢阻!而你??你讲仁义,守规矩,可乱世之中,仁义就是软弱,规矩就是束缚!”
“或许吧。”周法尚平静道,“但我宁愿软弱,也不愿踩着白骨登基。”
江风骤起,吹散两人话语。良久,杨玄感收起笑容,冷冷道:“既然谈不拢,那就战场上见真章。明日辰时,我亲自攻你左翼。你若败,洛口归我;我若败,头颅任你取。”
周法尚拱手:“一言为定。”
归营之后,他立即部署防御。命沈光守左翼高地,芦东可率水军封锁江面,自率中军预备队待命。又命工匠连夜赶制火油罐百余枚,埋于滩头要道之下,以备火攻。
当夜,月明星稀。周法尚独坐帐中,研墨提笔,写下遗书两封。一封致妻儿,嘱其若自己战死,携家眷南下江南,隐姓埋名,勿再涉政事;另一封则寄予杨玄感,仅八字:“兄弟殊途,各自珍重。”
写毕,仰望夜空,忽见一颗流星划破长空,坠向北方。
“天象示警……”他喃喃道,“可惜人力有时尽,唯尽本分而已。”
翌日辰时,战鼓轰鸣。杨玄感亲执帅旗,率军猛攻左翼。箭雨遮天,擂木滚石如暴雨倾泻。沈光率部死守,短兵相接,血肉横飞。一名敌将跃上城墙,被沈光双戟交叉一绞,当场劈为两半。
战至午时,双方伤亡惨重,仍未分胜负。杨玄感见久攻不下,怒极,亲率亲卫冲锋。战马嘶鸣,铁蹄踏碎尸骨,直逼阵地核心。
就在此时,芦东可水军突然出击,十余艘火船顺流而下,撞入敌军侧翼浮桥。烈焰腾空,浓烟蔽日。同时,周法尚亲率三千生力军从右翼包抄,一举切断敌军补给线。
杨玄感见状,知大势已去,咬牙下令撤退。然退路已被沈光部截断,只得率残部突围,狼狈逃回大营。
此役,杨玄感损兵六千,折将十余员,士气大跌。当晚,军中竟有数百人趁夜逃亡。
而洛口一方,虽胜犹痛。沈光身中七箭,昏迷三日方才醒来;芦东可左臂被箭矢贯穿,仍坚持指挥至战罢。
周法尚巡视战场,脚下尽是残甲断刃,血泥混合雨水,腥臭扑鼻。他在一具年轻士兵尸体旁停下??那孩子不过十七八岁,怀里还藏着半块干饼,上面用炭笔写着:“娘,孩儿吃饱了,莫念。”
他默默脱下外袍,盖住尸身,低声道:“你没吃饱,但我答应你,以后没人再饿着。”
三日后,屈突通大军终于抵达洛阳郊外。杨玄感自知无力再战,连夜焚营遁走,退往太行山中。临行前,他回望洛口方向,久久不语。
数月后,朝廷论功行赏。周法尚加授上柱国、司徒公,赐田千顷,宅邸一座。但他拒不受田,仅请旨将洛口余粮尽数分与河南诸郡饥民,并奏请减免赋税三年。
冬雪降临之时,他独自登上洛口仓顶,俯瞰千里平原。远处村庄炊烟袅袅,孩童嬉戏雪中,笑声随风传来。
身后脚步轻响,是来护儿康复后前来拜访。
“你赢了。”来护儿叹道,“不仅赢了杨玄感,也赢了这天下人心。”
周法尚摇头:“我没有赢。我只是没输得太彻底。”
来护儿默然。半晌问道:“若将来有一天,朝廷也要你去打无辜百姓,你会如何?”
周法尚望向远方,轻轻说道:“那我就做第二个杨玄感??哪怕背上叛臣之名,也要护住那些不该死的人。”
风雪渐大,掩盖了所有足迹。唯有那座粮仓静静矗立,如同大地脊梁,撑起一片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