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分析 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基本数据(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分析: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基本数据

1。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总体数据

图1受访者掌握汉语状况(单选)

由图1可知,参加2013年数据调研的受访者中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完全不懂汉语的受访者都在20%以下。掌握简单汉语词汇和能够使用汉语简单交流的受访者占了近70%。2013年数据调研侧重研究汉语水平对外国观众接受中国电影文化的影响。受访者样本采集主要通过驻外机构、公司以及国外大学进行。

图2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数量状况(单选)

由图2可知,2013年的受访者中看过10部以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约占总数的50%,看过11部以上中国电影的受访者约占总数的27%。还有约23%的受访者对中国电影没有兴趣。约33%的受访者看过不到5部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尚处于起步阶段,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缺乏持续、有力的刺激因素。

图3受访者观看中国电影渠道状况(单选)

由图3可知,受访者在观看中国电影时主要选择免费网站和电视这样的免费渠道。选择了院线观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只有18。4%。通过付费网站和影碟观看中国电影的约占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尚处于培养观众的阶段,只有约30%的受访者直接消费了中国电影。只有约4%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和平板电脑作为观看中国电影的主要渠道,说明移动设备观看电影尚未成为消费主流。

图4受访者接触中国文化渠道状况(单选)

由图4可知,约67%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有关中国文化的信息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电视获得。通过观看中国电影获取中国文化信息的只占14。9%。而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在传达中国文化信息方面几乎不再起到什么作用。中国电影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大于报纸,小于互联网和电视。但是,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信息,很多信息真假难辨,加强对互联网正面信息的引导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非常重要。电视媒体依然在信息传播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重点媒体走向世界应当关注国外电视传媒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图5影响受访者选择中国电影的因素(最多选三项)

由图5可知,观众在选择中国电影的时候,主要受到朋友推荐、网络预告片、电视的影响。其中朋友推荐是影响受访者选择中国电影的最主要因素,人际传播是电影传播的主要途径。网络预告片和电视节目也能够激发受访者对中国电影的收看欲望。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只有7。2%,可见虽然许多受访者通过网络观看中国电影,但是他们对网络提供的信息并不信任。而电影杂志、电影贴片广告、电影奖项、电影海报等途径对普通消费者选择电影只起到辅助作用。

图6受访者对不同类型中国电影的评分

由图6可知,受访者最喜欢的中国类型电影依然是动作片、功夫片、历史战争片和喜剧片。观众最不感兴趣的中国类型电影是音乐片和恐怖片。中国拥有独特的音乐体系也曾经涌现出许多志怪小说,在音乐片和恐怖片上应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总分9分的评价体系中,得分最高的动作片和功夫片得到了6。8分。这说明尽管动作片和功夫片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类型片,但是观众对它们的评价依然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受访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的平均评分是5。7分,总体评价属于中等水平。

图7受访者对功夫电影元素的认同度(最多选三项)

由图7可知,约50%的受访者认为功夫效果是他们选择功夫片的主要依据。功夫片是中国独特的成熟类型片,功夫片具有中国特色的制作体系和技术体系。功夫片的武术指导直接决定了影片最后的功夫效果。电影场景和故事情节也是受访者评价功夫片的重要元素。功夫片一般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江湖”为故事背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功夫片如果要吸引观众,必须在功夫效果上不断创新,在电影场景和故事情节上体现明显的中国特色。

图8功夫电影对受访者的产生的影响(最多选三项)

由图8可知,功夫片对受访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到中国旅游、了解中国文化、学汉语、学功夫。功夫片能够引发观影者对中国的兴趣,刺激观众到中国旅游、学习汉语、学习功夫,增加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意愿。功夫片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积极开发功夫片的周边产品,如旅游产品、功夫汉语、功夫学校等。

图9中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影响(最多选三项)

由图9可知,中国电影对中国形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具有独特文化的、神秘的国家。这三个评价都是比较中性的。对于中国人不文明这样的负面评价,高于中国是现代国家、中国人友好这样的正面评价。中国电影在内容选择和表达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图10受访者对中国电影节的了解程度(最多选三项)

由图10可知,受访者对中国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了解程度很低。约28%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任何中国的国际电影节。最为知名的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出现的时间最短,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中国电影节成为国际级的电影节尚有一定的距离。

图11受访者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认知(最多选三项)

由图11可知,约59%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看过或者很少看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不感兴趣。而看过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受访者大多认为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有独特性、与其他媒体反映的中国现实不同、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尽管传播水平不高,但是能够直接影响观众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知。

2。对比分析母语为英语、韩语、法语的受访者对中国电影的接受程度

英语区、韩语区、法语区的受访者约占样本总数的46%。以英语、韩语、法语为母语的受访者接受中国电影的状况可以为中国电影在亚洲、欧洲、北美主要国家的传播情况提供借鉴。通过对比分析来自不同母语区的受访者接受中国电影的行为特点可以为中国电影在不同地区的传播提供借鉴。

图12母语为英语法语韩语的受访者观看电影数量状况(单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