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附录二 国际电影界知名人士访谈录(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AICCC:为什么您独独偏爱亚洲电影里的中国电影?

克里斯托弗·法澜:我喜欢中国电影跟中国文化有关系。因为中国有很大的文化,然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最近二三十年间中国变化很大。有些中国导演受中国社会变化的影响,受中国城市变化的影响,从他们的作品里能够看出来这一点。

AICCC:那您觉得在中国电影里最明显地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可以举例。

克里斯托弗·法澜:历史、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城市的生活。

AICCC:谢谢,欢迎再来中国。

(采访:萧薇翻译:李亚楠)

国际电影界知名人士访谈录(八)

——《德国朋友》导演珍妮·米瑞菲专访

访谈人物:珍妮·米瑞菲(JeanineMeerapfel)(北京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德国朋友》导演)

访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

访谈时间:2013年4月22日,下午16:00

访谈地点:北京国际电影节会场

AICCC:您好,我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珍妮·米瑞菲:好的。

AICCC:我们有一些问题希望得到您的回答。

珍妮·米瑞菲:好,没问题。

AICCC:第一个问题是,您认为现在德国电影所处的环境如何?就是说,德国电影是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吗?

珍妮·米瑞菲:你是问电影环境吗?

AICCC:对的。

珍妮·米瑞菲:电影的运营与其他工业并无差异,不同的是,德国电影市场有许多年轻的制作者,他们创作有趣的故事。我们一年差不多有150部电影,很多电影。

珍妮·米瑞菲:不,我指长电影。有各种各样的种类,纪录片等。而且电影人得到许多机构帮助,比如政府。

AICCC:您对中国电影了解吗?

珍妮·米瑞菲:了解得不多。

AICCC:为什么呢?

珍妮·米瑞菲:是这样的,我看几乎所有上映的电影,但主要是大片,就是商业大片,你懂得。所以我并不是每一部都看。我们的确看了不少中国作品,但还不够多。

AICCC:那您对中国电影人有什么建议吗?

珍妮·米瑞菲:不,建议谈不上。但是我想,你们应该保持下去,继续讲故事,在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博大的国度,拥有着美妙的文化,你们应该继续讲故事,这是我唯一能讲的了。继续讲故事,这非常重要。

AICCC:我想知道,在德国,剧本的创作方式和好莱坞一样吗?

珍妮·米瑞菲:不,不一样,在德国,许多人写剧本,导演会挑选他需要的来拍。所以,是要迎合导演的需要来创作的。

AICCC:您第一次来中国吗?

珍妮·米瑞菲:是的,我觉得很新鲜。

AICCC:喔,真的吗?

珍妮·米瑞菲:是的,我刚才,大概两个小时前,还在写一些关于北京的东西。我非常希望看到观众对我们电影的反应。你们看了吗?

AICCC:是那部什么爱人吗?

珍妮·米瑞菲:不,不是那部。你们会去看吗?

AICCC:会的,我们要去。

珍妮·米瑞菲:是后天放映。

AICCC:好的。

珍妮·米瑞菲:太好了,因为你们以前都还没看过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