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百二十九章 师生(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徐帆点头:“欢迎你。车上缺一个能讲故事的人。”

清晨六点,他再次打开电脑,将昨夜未完成的建议书补充最后一段:

>“真正的心理健康体系,不应只关注危机干预,更要致力于创造一种文化??

>让倾诉成为常态,而非绝境中的挣扎;

>让倾听成为本能,而非施舍般的怜悯。

>当我们学会尊重每一缕微弱的声音,

>我们才真正配得上称之为‘人类共同体’。”

文档保存完毕,他将其命名为《静默革命:通往倾听文明的十三条路径》,并设定于次日上午九点自动群发至教育部、卫健委及全国合作机构。

然后,他走进厨房,煎了两个荷包蛋,配上昨晚剩下的面条。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油花在蛋清边缘轻轻跳动,像小小的金色心跳。

生活依旧平凡,却因无数看不见的连接而变得厚重。

上午十点,办公室迎来一位特殊访客??那位曾在音像店听到《大约在冬季》的乡村教师张立新。他带来一本学生手抄的“心情诗集”,里面全是孩子们用歪斜字体写下的句子:

>“我的影子比我快乐,因为它不用上学。”

>

>“爸爸喝酒的时候,我和墙说话。”

>

>“我希望变成雨,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哭了。”

徐帆一页页读完,眼眶发热。他当场决定将这本诗集纳入“童声守护计划”出版序列,并邀请孩子们参与插画设计。

临别时,张老师握住他的手:“您知道吗?自从班里有了‘倾听角’,逃学的孩子少了,打架的也少了。不是问题没了,而是他们终于知道??有些痛,说出来就不那么疼了。”

徐帆送他到楼下,看着这位鬓发斑白的教师骑着旧自行车远去,背影融入晨光之中。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所谓改变,并非惊天动地,而是千万个普通人,在各自岗位上悄悄点亮一盏灯。

傍晚,他收到青海方面消息:“小卓玛坟头那片野花今年开得特别早,林骁的‘移动倾听车’已顺利抵达村口。”

附图中,一辆白色房车停在雪山脚下,车身涂着一行大字:“你说,我们听。”车旁站着一群孩子,手里举着自制的欢迎牌,其中一个牌子上画着彩虹桥,写着:“姐姐,我们把声音存好了,你要回来听。”

徐帆久久凝视照片,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有些告别无法挽回,但爱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延续??当我们替逝者听见世界的回响,便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夜深人静,他最后一次打开“回声”文件夹,选中陈志远最初的那条短信,轻轻点击“分享”,发送至“移动倾听车”云端终端。

片刻后,车载系统自动播放:

>“我不想再做个不敢说话的男孩。”

声音响起那一刻,高原星空璀璨如洗,风吹过草地,沙沙作响,仿佛亿万颗心同时苏醒。

而在遥远的城市另一端,那个曾蜷缩在电话亭里的男孩,如今正坐在心理咨询室中,握着另一个颤抖的手,轻声说:

>“别怕,我在听。你可以慢慢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