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60170(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若是金银绵帛等物,则坚决不许收。

刚然哥儿忙着往一个大婶的篮子中装菱角,旁边挤过来一个面生小厮,丢下一篮梨就跑了。

等然哥儿得空统计这筐梨子时,才发现里面夹了10两银子。

这种防不胜防的事情,并非个例。事后庄聿白都会让周老汉和然哥儿好生给送回去。

见谢礼送不到庄聿白跟前,一些有意结交的士绅乡贵等便将目光投向孟知彰。谁知这孟知彰更是个刀枪不入的。众人不得已,竟将谢礼直接送去衙门,请知府大人帮他们送达这份谢意。

庄聿白由皂吏请至府衙,看着堆了满地的绫罗绸缎、赤金素银,一下愣住。他知道众人皆感念他的肥田之术,可当这份感念实质化,堆放在面前时,还是有些小震撼。

东盛府的秋收虽然还没完全结束,从目前看,比往年多收个一两成绝对不成问题。这肥田之术确实有效,也确实给四州一十八县的百姓带来一个扎扎实实的大丰收。

“这些谢礼,于致谢之人来讲根本不值什么,只是表达一份感激。你庄聿白,理应收下,且当之无愧,若是拒收,多少寒了乡邻们的心。”

荀誉知道庄聿白虽有不错营生,家底终究是薄的。来年孟知彰还要参加乡试,秋闱顺利就要去京中赴考。前前后后不知要多少银子备着。于是温言良语,劝庄聿白收下。

庄聿白又翻看了下这些礼物,虽然每份所值银钱有限,若加起来还是很可观的一笔财资。

“荀大人,乡邻盛情我心领了。但乡邻这份情谊是给肥田之术的,而真正用此法惠及百姓的人,是大人您。若没有您的信任与推广,东盛府土地上何时能遍施此法。所以,百姓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是您。”

庄聿白郑重抱拳施礼:“这些钱帛若我收了,获益之人也只我与我家相公二人。若是这笔财资,由大人您来运作,则能让更多百姓受益。大人素来重视民生教化,东盛府的书院、官学等远近闻名。”

荀誉听庄聿白话中有话,让他继续说下去。

庄聿白继续:“这些谢礼换个小几百两,应该没问题。若是在城郊、乡野修建几所私塾,教习乡村童子读书习字,岂不好?

“城郊、乡野?”

“是。城郊、乡野。”庄聿白言辞恳切。

“贫家子弟不读书,一则家中难有余钱,二则私塾较远,往来不便。若私塾就近设立,而教书先生之束脩之资由这批谢礼承担,将童子送去读书学道理的人家,岂非越来越多?倒也无需人人走可靠求仕之路,哪怕只是能写会算,将来也有个好出路不是。”

荀誉听罢,捋着胡子不住点头。他没想到庄聿白眼界竟然如此深远。

增设私塾之事,他原动过这个念头,不过后面搁浅了。或许眼下是个不错的机会。

“私塾设立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从长计议。容老夫想想。”

荀誉亲自送庄聿白出门。不过谢礼,他留在了府衙,并着人仔细登记在册。

*

庄聿白大踏步跨进家门时,孟知彰已闻声从院内迎出来。

他接过庄聿白手中食盒,并递了块打湿的巾帕让对方擦擦脸。

“近日怎么忙这么晚?会不会太辛苦。”

孟知彰将食盒放在案上,扶庄聿白在椅子中坐好,将对方用过的巾帕接了过来。

“做了这么多好吃的!好香好香,我都饿了!”

庄聿白边吃,边将午后去府衙之事细细同孟知彰说了一遍。

“一地的谢礼啊,我粗略估计了下,小几百两肯定有的。荀大人的意思是让我攒着给你备考用。白来的银子,谁不想要?世上哪有真的不喜欢钱的呢!至少我就很喜欢。”

庄聿白夹了一大筷子酸萝卜炒肉丝。这道菜孟知彰从外面餐馆中学来的,试着给庄聿白做了一次,谁知大获好评,于是家中餐桌中隔三差五便能见到这道菜的影子。

“不过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不能收。”庄聿白给孟知彰也夹了一筷子。

“桃李瓜果等这种自家产的,收了也就收了。可这金银钱帛的口子若是开了,今后来送礼的岂不是更多?你要读书,我也要忙,哪来时间去应酬这些。再者,之人嘴软,拿人手短。如今收了他们如此贵重的谢礼,将来若有人开口求你办事,这人情还还是不还?不如当下就将这火苗按灭,谁来送礼都不收。”

说到求孟知彰办事时,这位当事人筷子停了停,不等他说什么,庄聿白笑着挑下眉:

“我们孟大公子才情无两,将来一定会封侯拜相的,到时排队送礼的岂不踏破门槛?”

“你便如此信我?”透过渐暗的暮色,一双眸子直直看过来。

寻常话语,寻常语气,庄聿白却听得心头一紧,他忙垂下视线,胡乱往嘴里扒了两口饭,嚼嚼嚼,心绪稳定后,挂上那熟悉的调皮神色。

“我当然信你!咱可有言在先,将来你飞黄腾达了,一定要带上我!这世间繁华,让我也尝尝咸淡。到时若你也能被某位有品位的公主看中,榜下捉婿,我岂不是也能成为皇亲国戚!”

庄聿白说的高兴。暮色中,孟知彰将眸子垂下去。庄聿白一时没明白,这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孟知彰,我将所有谢礼全部推出去,你会不会不开心?”庄聿白放下碗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