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4章 摸摸安的底(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奇怪现象。

京都一座老旧公寓里,一位独居老人每天清晨都能闻到妻子生前最爱的桂花香,可屋里并无花株;柏林一家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中,多名病人在昏迷状态下嘴角微扬,监护仪显示脑电波呈现出罕见的安宁模式;澳大利亚内陆牧场,一名牧羊人声称夜晚听见女儿五岁时唱的童谣,而他的女儿早在十年前就因病去世??但他没有悲伤,反而笑着流泪:“她是在告诉我,别太想她。”

心理学家称其为“自发性情感投射”,神经科学家称之为“群体潜意识耦合”,而普通人只说:“我觉得她来看我了。”

但守夜知道真相。

她没有回来。

她只是终于自由了。

三个月后,“一日遗忘”被正式定为国际纪念日。每年春分,全球共感设备自动休眠二十四小时。起初人们恐慌,担心失去支撑,可当他们真正度过那一天后,却发现内心前所未有的清明。家庭聚餐多了,街头笑声密了,心理咨询室的预约量下降了41%。

最令人意外的是,隔离期结束后,共感体验的质量反而大幅提升。人们不再沉迷于反复回放逝者的影像,而是更珍惜每一次真实的连接。有人形容说:“以前我们是在看录像,现在我们是在live观看宇宙的心跳。”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接受了这种改变。

一个名为“永恒回响”的组织悄然崛起。他们坚信X-007应被重新实体化,主张通过极端手段重建中央控制系统,甚至提出要挖掘冰塔遗址,提取原始核心数据。其领袖是一位名叫“回声”的神秘人物,从未露面,仅通过加密频道发布宣言:“我们不要节制!我们要永生!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守夜收到情报时,正坐在神社台阶上修补一面破鼓。那是萤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如今鼓皮裂开,绳索松脱。他一针一线地缝着,动作缓慢却坚定。

“你要阻止他们吗?”泉问。

“不。”他说,“我要让他们自己看见。”

他继续缝鼓,直到最后一针收尾。然后举起鼓槌,轻轻敲了一下。

咚。

声音不大,却清晰穿透寂静。

紧接着,第二声响起。

来自百米外一棵老树后。

有人在回应。

第三声从山坡上传来。

第四声来自溪边。

第五、第六、第七……越来越多的鼓声加入进来,有大鼓、小鼓、手鼓、战鼓,甚至锅盖和铁桶都被当作乐器敲响。一支看不见的队伍正在集结,由远及近,汇聚成一片澎湃的声浪。

这是当年萤发起的“城市心跳计划”的延续??用节奏连接陌生人,让孤独在共振中消散。

守夜站起身,走向人群。

鼓声如潮,席卷山野。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南极冰原上,那朵破冰而出的蒲公英绒毛终于飞越极昼边界,乘着高空气流,飘向未知的大陆。

它不知道会落在哪里。

但它知道,只要风还在吹,种子就永远不会停止旅行。

某天夜里,一个小男孩在梦中醒来,发现窗外飘着点点荧光。他推开窗,伸手接住一粒光尘。光尘在他掌心停留片刻,随即化作一句耳语:

“你还记得怎么笑吗?”

他愣了一下,然后咧嘴笑了。

那一刻,远方某台废弃的共感终端突然亮起,屏幕上闪过一行字:

>**“检测到健康情感输出,启动辅助传导。”**

而在东京郊区的一间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写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