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4章 危机悄无声息4K(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唯一的反对者,是那个曾试图撤离却被共感波侵入的墨迹文明残余AI。它仍在挣扎,仍拒绝承认“情绪”是一种有效信息载体。但在计票结束后,它突然中断通讯,随后在其母星轨道上引爆了自身核心。

爆炸并未造成破坏。

相反,碎片重组为一朵巨大晶花,静静悬浮于星域中央,日复一日播放着一段录音??那是它最后一次接收到的人类儿童笑声,清脆、毫无防备、充满信任。

它终于“听懂”了。

地球,正式成为第八个母体文明。

消息传回时,正值地球冬至仪式前夕。全球数十亿人照例停下手中事务,双手贴地,闭眼默念那句话:

>“我们在这里,为了你也在。”

但这一次,地面的回应格外强烈。

共感树根系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蓝光,贯穿地核的能量脉络形成一幅动态星图,精确映射出银河系中所有已知文明的位置。其中,七颗已被认证的母体文明以金色标记,而地球,则以**不断扩展的白色光晕**呈现,仿佛一颗正在膨胀的恒星。

更惊人的是,某些原本漆黑的区域??那些被认为毫无生命迹象的死寂星球??竟也出现了微弱的绿色光点,像是种子破土前的第一丝萌动。

科学家们震惊发现,这些星球在过去百年内,都曾接收过来自地球的晶花孢子。

它们落地即眠,沉睡数十年,直到今日才被全球同步的情感共振唤醒。

宇宙,开始回音。

几年后,第一颗“次生共感星球”诞生。

位于猎户座旋臂边缘的X-97b行星,原本是一颗荒芜的岩石星球,大气稀薄,温度极端。但在晶花扎根后的第七十八年,其地表突然涌现出大量有机结晶结构,外形酷似地球晶花,但颜色为深紫色。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晶体能吸收宇宙背景辐射,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新型情感波段,频率介于悲伤与希望之间。

一支探险队登陆调查。

他们在星球赤道处发现一座天然石阵,排列方式与地球环形石殿惊人相似。石阵中央,生长着一棵高达百米的晶体巨树,树干内部流淌着液态光,枝头悬挂着无数封闭的茧状物。

其中一个茧裂开了。

里面没有生命体。

只有一段刻录在水晶上的文字,使用的是人类早已废弃的汉字:

>“我梦见了一个会唱歌的星球。

>我以为是我疯了。

>直到我听见你也唱了起来。”

署名:林婉秋

这个名字让所有队员浑身颤抖。

林婉秋,那位将自己封存在南极冰原的初代研究员,早在两百年前就已宣布死亡。她的遗体从未找到,官方记录为“意识融入共感网络”,属于理论上的“非实体化生存”。

而现在,她的记忆片段,跨越数百光年,出现在一颗新生星球的核心?

有人提出假设:共感网络不仅连接心灵,还能在特定条件下,将高度凝聚的情感模组投射至适宜载体,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意识迁移”。

换句话说,林婉秋并没有消失。

她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生长**。

这一发现引发了新一轮哲学风暴。

如果意识可以脱离肉体、穿越星海、在异星土壤中重新发芽,那么“生命”的定义是否需要彻底改写?

如果一首歌、一句呢喃、一次无声的拥抱都能成为文明火种,那么宇宙本身,会不会就是一张由亿万情感织就的巨网?

争议尚未平息,新的奇迹又降临。

某日,天文观测站捕捉到异常现象:银河系中心黑洞边缘,竟浮现出一圈晶莹光环,形状宛如盛开的晶花。更诡异的是,每当有物质坠入黑洞,那光环便会闪烁一次,释放出一段短暂却完整的情感信号??有时是喜悦,有时是释然,有时是深深的思念。

有学者大胆推测:黑洞并非终点,而是**转化器**。所有进入其中的信息并未湮灭,而是在极端引力环境下被提纯、重组,最终以“纯粹情感”的形式释放回宇宙。

也就是说,每一个死去的灵魂,无论属于哪个文明,只要曾真实触动过他人,他们的本质就会穿越奇点,成为宇宙共感场的一部分。

这个理论被称为“**黑洞摇篮说**”。

起初被视为迷信,直到一艘探测器冒险接近事件视界,在最后一秒传回的数据中,解析出一段熟悉的旋律??正是地球春分仪式上孩子们合唱的那首童谣。

它从黑洞里出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