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撤销处分(第2页)
“如虎,你们那个大桥项目,省里督查没什么事吧?我看你前几天挺紧张的。”
“没事,顺利通过了!”徐如虎憨笑,“就是问得细了点。不过唐哥准备得充分,都对答如流。”
“那就好。”苏晓晴点点头,又问,“我听说……督查组还问起一块什么旧石头?”
徐如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眼神有些闪烁:“啊?有吗?我……我没太注意。”
苏晓晴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不自然,心里一动,但脸上不动声色,撒娇道:“哎呀,可能我听错了。不过不管怎么样,顺利就好。你呀,也别太累着自己。”
她把头靠在徐如虎肩膀上,转移了话题:“下周我闺蜜过生日,你说我送什么礼物好呀?”
徐如虎松了口气,注意力被成功引开,开始认真地帮苏晓晴出主意。
苏晓晴表面上听着,心里却更加确定,那块“石头”肯定有问题,而且唐逸和徐如虎都在刻意淡化。她得想办法弄清楚那到底是什么。
…………
一周后,许蒙生终于带来了检测机构的初步分析结果。他关好办公室门,脸色凝重地递给唐逸一份密封的文件袋。
“主任,结果出来了。匿名送达,绝对安全。”
唐逸深吸一口气,拆开文件袋。里面是几张检测报告和一封简短的技术说明函。
报告显示,送检混凝土碎块的水泥成分与当年大桥建设初期常用的一个标号高度吻合,碳定年法推测其年代与大桥建设时间基本一致。
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精度显微镜和光谱分析,确认碎块表面的刻痕为人为刻划,痕迹老旧,与碎块年代相符。
结论是:该碎块大概率是青龙嘴大桥原桥体的组成部分,其上刻痕为施工期间所留的标记,提示该位置存在需要特别关注的地质或结构异常。
唐逸看着报告,心跳加速。这证实了他的猜测!
外公陈启水当年确实发现了问题,并试图留下标记警示!但为什么桥还是塌了?是警示没被重视?还是有人故意忽视甚至破坏了标记?
“主任,还有这个。”许蒙生又递过来一张纸条。
“我托人查当年鉴定组,有个模糊的信息,说当时省里派来的专家组里,有位姓孙的老专家,技术很权威,但性格耿直,后来好像因为某些原因,提前退休了。”
“现在住在省城养老,深居简出。”
孙专家?唐逸记住了这个名字。这可能是解开当年技术真相的关键人物。
“想办法,”唐逸压低声音,“搞到这位孙老专家的具体住址和联系方式。要绝对保密。”
“明白!”许蒙生重重点头。
就在这时,唐逸的手机响了,是阮晴发来的微信:“政协关于工程监管建议的材料初稿已发你邮箱,请阅提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