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什么身份(第2页)
“待专业机构出具明确结论后,会严格按照规定处理。整个过程,项目监督组均知情。”
他巧妙地将“个人保管”解释为“项目组暂存”,并拉上了监督组作为背书。
督查组几位成员交换了一下眼神,没再深究这个问题,转而询问其他事项。整个督查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才结束。
初步反馈意见对项目总体进展和管控措施给予了肯定,但也指出了若干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节的地方,要求限期整改。
送走督查组,唐逸回到车上,脸色沉了下来。碎块的事情被特意提出来问,绝对是有人递了话。杜维民的手,伸得比想象中还长。
“主任,看来有人盯上那块石头了。”许蒙生忧心忡忡。
“意料之中。”唐逸闭目养神,“让他们盯。我们按规矩办事,不出错就行。检测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
“那边说最快还要一周。”
“催一下,尽量快。”
…………
就在唐逸应对省里督查的同一时间,市纪委办公楼里,林浅夏正对着一份信访件发呆。
这是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青龙嘴大桥项目招标过程中可能存在倾向性条款,质疑中标单位的资质。这类举报很常见,大多查无实据。但信里有一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当年塌桥的教训犹在,切莫重蹈覆辙,望纪委同志明察!”
“当年塌桥……”林浅夏喃喃自语。
她想起之前姑姑林薇说的关于阮晴家世背景的话,又联想到现在唐逸正在负责这个项目,心里莫名地有些担忧。她犹豫了一下,拿着举报信去找科室负责人。
“王主任,这封关于青龙嘴大桥的举报信,您看……”
王主任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笑了笑:“浅夏啊,这种信多了去了。招标过程有审计、有监督,程序上没问题就行。”
“重点还是看施工质量和安全。唐逸同志现在抓得很紧,项目也在正轨上。这种没具体线索的匿名信,按程序存个档就行了。”
“可是,信里提到当年的事故……”林浅夏还想说什么。
“哎哟,我的小林科长,”王主任打断她,“当年的事故有结论的。我们现在是监督现在的工作。”
“不要捕风捉影。唐常委那边压力已经很大了,我们纪委要做的就是支持实干者,而不是被这些空穴来风干扰。”
林浅夏只好把话咽了回去:“好的,主任,我明白了。”
回到座位,林浅夏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她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而且姑姑的警告言犹在耳,不该掺和太深。
但一想到唐逸可能面临未知的风险,她就忍不住担心。
她想了想,打开内部通讯录,找到了市委办一个熟悉的、和唐逸那边对接较多的同事的电话,犹豫着要不要打个电话,旁敲侧击地问问项目情况。
但手指悬在拨号键上,最终还是没有按下去。她以什么身份去问呢?太唐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