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章 内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陈默的黑胶项目也有了进展。他将过去几个月收集的声音??鸟鸣、雨落、笑声、哭泣、心跳监测仪的滴滴声??混编成一首长达四十五分钟的交响曲,命名为《静屿频率》。他说:“这不是音乐,是这座岛屿的脉搏。”

李澜无法提供气味,但她带来一幅新画:六个人围坐在篝火旁,火焰映照着他们的脸庞,空中飘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像是被唤醒的记忆尘埃。她在画角写道:“当孤独相遇,便成了光。”

那晚,温室灯火通明。众人围坐一圈,轮流打开气味瓶,讲述背后的故事。退伍女兵说起战场上最后一封家书的味道??纸张被雨水泡皱,墨迹晕染,却仍能闻到妹妹扎辫子时抹的桂花油;老年丈夫回忆妻子临终前病房里的气息??消毒水、苹果片、还有她枕边那本诗集散发的陈年纸香。

林小满听着听着,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般的熟悉。这些故事,这些气味,这些声音……它们不仅仅是个人记忆,更像是某种集体潜意识的浮现。她猛然想起手记中曾写过的一句预言:“**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彼此的伤疤其实是同一道裂痕的不同投影。**”

她起身走到角落,翻开《静屿手记》,在空白页疾书:

>“今晚我明白了,疗愈不是修复个体的破碎,

>而是让所有碎片重新找到共鸣的方式。

>我们各自带着伤口来到这里,

>却在倾听他人时,听见了自己的回音。

>原来孤独从不曾真正存在,

>它只是爱尚未被识别的模样。

>所以我不再害怕提起母亲的离去,

>不再回避程远眼中的阴影,

>不再掩饰陈默深夜独自调试设备的身影。

>因为我们都在学着说:

>‘我在这里,我看见你了,我听见了。’

>这就够了。”

合上本子时,她发现李澜正静静注视着她。画家走上前,递给她一张折叠的纸。展开后,是一幅速写:林小满站在湖边,手中放飞一只纸船,船上写着“给未来”。而湖水中倒映的,不再是她的背影,而是一群模糊却温暖的人影,手牵着手,形成一个环。

林小满鼻子一酸。

第二天清晨,她接到一个意外电话。来电显示是市立图书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人匿名捐赠了一批旧书,其中一本《植物疗愈学》里夹着一封信,收件人写着她的名字。

她赶去取回信件。信纸泛黄,字迹陌生却又莫名熟悉。内容只有短短几句:

>“亲爱的小满:

>如果你能读到这封信,说明你也走出来了。

>别怪妈妈当年没告诉你真相。

>我只是怕你知道我是多么舍不得离开你。

>那颗纽扣,是我最后一针缝上的牵挂。

>现在我终于可以安心地说:

>我爱你,比你想象的更深。

>??永远爱你的妈妈”

林小满跪坐在图书馆台阶上,泪如泉涌。原来那本书,是母亲生前常借阅的;那封信,或许是她写好却始终不敢寄出的遗言。而如今,它穿越时间与遗忘,落在了她手中。

她抱着信奔回静屿,冲进温室,直奔铃兰所在的位置。那朵花依旧绽放,花瓣边缘已略显枯黄,却依然挺立。她将信纸轻轻放在花盆旁,又取出《静屿手记》,翻到最后一页,添上新的句子:

>“今天,妈妈终于回信了。

>她说她爱我,比想象中更深。

>原来有些话,即使迟了几十年,

>也能让一颗心彻底苏醒。

>我不再怨恨命运的缺席,

>因为它终究教会我一件事:

>爱不会因死亡终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