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蒸蛋糕(第1页)
三日前是王芷十岁生辰的正日子,王家阖府已为长女庆过生,该有的礼俗皆已周全,唯独生辰宴略微从简。
王家上下皆知,纵使府中竭力备办,也难及吴掌柜亲自操持的一桌宴席。
王安石虽延请吴掌柜上门掌灶。。。
天刚蒙了点白,晨雾还缠在屋檐下不肯散去,吴记厨房的灶台却早已热气腾腾。阿满蹲在炉前添柴,火光映着她眼角细密的纹路,像是岁月刻下的年轮。锅里的米粥翻着小泡,咕嘟声轻柔得像婴儿的梦呓。她伸手试了试温度,又往锅里撒了一把红枣??这是昨天宁夏寄来的沙棘果酱配粥时,一个老奶奶提的建议:“甜要有人味,暖要有念想。”
门外铃声又响了。
不是风动,是人来了。
一个穿藏青色冲锋衣的男人背着大包站在门口,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可眼神亮得出奇。他放下背包,从里面掏出一只密封铁盒,双手递上:“青海玉树的酥油,牧民们亲手打的。他们说,你们点亮了灯,我们也想添一勺油。”
阿满接过,沉甸甸的,盒子外用藏文写了四个字:**心火不灭**。
“您怎么知道这儿?”小禾走出来,一边擦手一边问。
男人笑了笑:“我在可可西里巡山,信号断断续续。但只要能联网,‘薪火链’的推送我都会看。上个月,有个孩子在‘共膳地图’上报了饿困信息,我们三个护林员轮流骑摩托送饭,来回一百多公里。后来那孩子托志愿者送来一幅唐卡,画的就是这间厨房,上面写着‘天上星,地下灶’。”
他说完,转身要走。
“不留下来吃点东西?”阿满叫住他。
他摆摆手:“还有两个点要送信。现在全国有七百多个‘传灯厨房’,我答应了要一个个走过去,亲自告诉他们??你们不是孤军奋战。”
门关上了,院子里静了几秒。小禾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喃喃道:“原来我们早就不是一个人在烧火了。”
中午前,李哲匆匆赶来,额头上沁着汗珠。他手里攥着一份文件,封面印着红头标题:《关于推进“公益膳食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
“批了。”他声音有点抖,“国家要建‘暖灯基金’,首批拨款五千万,用于支持民间厨房的基础建设、食品安全培训和数字化管理。更重要的是??”他翻到一页,指着一行加粗字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依法登记为社区服务实体,享有税收减免与场地优先使用权’。”
屋里顿时炸开了锅。
周组长正在教几个新来的义工切萝卜丝,一听这话,菜刀哐当一声掉进水盆。“真的?我们可以正儿八经挂牌了?”
“不只是挂牌。”李哲笑了,“下一步,教育部要联合民政部推出‘共膳教育计划’,把‘薪火链’数据接入中小学德育课程。孩子们以后不仅要学雷锋,还要实地参与一次送餐、做一顿饭、写一封感谢信。”
小禾忽然眼眶一热。她想起那个曾怯生生问“坏人能不能吃饭”的小男孩,如今已成了学校“小小炊事员”小组长,每周带着同学给环卫工人送豆浆。
“师父……”她低声说,“你听见了吗?你的粥,现在也能进课本了。”
午后阳光斜照,院中铜铃再响。
这次来的是个穿校服的女孩,十七八岁,瘦得肩胛骨凸出,怀里抱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她站在门口不敢进来,直到阿满主动迎上去。
“我……我想报名做义工。”她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
“叫什么名字?”阿满问。
“陈雨桐。我爸……是河北投毒案里的那个城管。”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小禾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看向阿满。后者却只是静静地看着女孩,没有退后,也没有靠近。
女孩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知道他错了,错得很彻底。那天晚上他回家,脸色发青,一句话不说。后来我偷偷看到他在写检讨书,写到一半就哭了。他说他以为只是执行命令,没想到真的会伤人……三个月前,他被开除公职,现在每天去工地搬砖还赔偿金。我妈病了,家里快撑不住了……但我不能逃。我来这里,不是求原谅,是想证明??就算出身错了地方,我也能做个对的人。”
她说完,把笔记本递上来。翻开第一页,是一篇题为《一碗饭的距离》的作文,末尾写着:“如果善意可以传递,我希望从我开始。”
阿满接过本子,一页页翻过。里面有她抄录的《共膳唤醒法手册》条文,有她设计的营养搭配表,甚至还有一张手绘的“校园微型厨房”构图。
良久,阿满合上本子,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明天早上六点,来学淘米。迟到一分钟,罚扫三天地。”
女孩猛地抬头,泪水还在脸上,嘴角却扬了起来:“谢谢!我一定准时!”
傍晚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砸了下来。
雨水顺着瓦片哗啦啦倾泻,院中的排水沟瞬间溢满。就在这时,“薪火链”警报突响??云南怒江站点突发山洪,通往山村的唯一便道被冲毁,二十多名留守儿童被困,存粮仅够维持一天。
李哲立刻调出卫星地图,测算物资空投坐标。可当地无机场,无人机续航不足,常规救援至少需十二小时。
“等等。”周组长盯着屏幕,忽然指着一处标记,“这里有个废弃林场?望塔,离村子直线距离三公里,地势高,适合临时起降平台。”
“问题是??没人敢在这种天气飞直升机。”李哲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