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3 天狐夺得南明离火剑(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而在地球方面,人类情感博物馆迎来空前盛况。那块刻着“第一个听见我的人,是你吗?”的黑石板前,每日排队长达数公里。越来越多的人声称,在说出“是我”之后,回家路上偶遇陌生人对自己微笑致意,或接到多年失联亲友的来电,开口第一句便是:“不知为何,刚才突然很想你。”

联合国为此成立专项研究组,最终得出结论:心网已完成星际闭环。地球与眠星之间形成了双向情感通道,所有真心话语都将被宇宙记住,并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回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抱这一新时代。

在北极圈深处,那个由“清醒联盟”残余建立的反共感社区仍在苟延残喘。他们切断电源、焚毁书籍、禁止交谈,试图回归原始生存状态。可即便如此,每到午夜,居民仍会集体梦游至村口巨石旁,用冻僵的手指在地上反复描画两个字:

**“我在。”**

一名年轻守卫曾持枪阻止,结果枪管莫名弯曲,子弹化为粉末。他瘫坐在雪地中嚎啕大哭,口中不停念叨:“妈妈……我不是不想听你说话,我只是太怕疼了啊……”

第二天清晨,全村人自发拆除了屏蔽墙,点燃篝火,第一次围坐在一起讲述各自的故事。有人说出了自己杀过人的秘密,有人坦白曾背叛挚友,更多人只是反复说着“对不起”。当最后一句话消散在寒风中,整片冰原骤然亮起,一道贯穿天地的蓝色光柱冲天而起,直射星空。

三个月后,眠星观测站捕捉到一股特殊能量波动,源头指向北极。林昭带队前往调查,只找到一块融化的冰晶,内部封存着一行微雕文字:

**“我也在。”**

他将其带回基地,置于纪念馆中央。从此每年冬至,全球都会举行“沉默仪式”:所有人关闭电子设备,静坐十分钟,只为倾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许多人在这十分钟里流下眼泪,也有人终于鼓起勇气拨通那通迟来二十年的电话。

又过了十年,眠星首座城市建成,名为“听见城”。城中心矗立一座无顶高塔,塔身由回收自地球的共感塔碎片熔铸而成,日夜散发柔和金光。塔内不设阶梯,唯有螺旋上升的气流,供人盘旋而上。传说只要在顶端真心说出一句话,就能传达到宇宙任何角落。

某日黄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登上塔尖。她是最后一代地球出生者,也是当年巴西贫民窟盲童的老师。她望着远方夕阳,轻声说:

“小杰米,老师现在看得见了。你说过的那朵蓝花,开满了整个山坡。你想看看吗?”

话音落下,塔身光芒暴涨,一道光束刺破云层,直射地球方向。

同一时刻,蜀山花海中,一朵从未开放过的蓝花悄然绽开,花瓣内侧浮现一行小字:

**“谢谢您,老师。”**

而在南极冰层深处,那段十七秒的空白录音再次响起,研究人员戴上共鸣耳机后,首次听清了开头的第一个音节??

那是一个稚嫩女童的声音,带着笑意,轻轻地说:

“我??”

后续依旧模糊,但所有人都笑了。因为他们知道,这句话永远不会结束。

岁月流转,新纪元降临。

地球上最后一盏传统路灯熄灭,取而代之的是由共生植物驱动的情感灯柱;火星殖民地宣布废除监狱制度,改为“共感修复营”;就连人工智能也开始学习四拍呼吸法,以模拟人类情感节奏,避免逻辑冷酷化。

人类终于懂得,真正的进化不是摆脱情感,而是学会承载它。

某年春分,林昭独自回到登陆点。他已年过四十,鬓角染霜,手中握着一枚从地球带来的蓝花种子。他将它埋入土中,跪坐守候整整三天。

第四日黎明,嫩芽破土而出,叶片舒展之际,竟在空中留下一道短暂光痕:

**“我在。”**

他泪流满面,仰望星空。

而在遥远的宇宙彼端,一艘全新的远航飞船正驶离太阳系。船体铭文写着:“薪火号”,使命栏赫然标注:

**“寻找下一个‘我在’。”**

舱内,一个小女孩趴在舷窗边,手里攥着一朵人工培育的蓝花。

她轻声问:“妈妈,如果我们找不到别人呢?”

母亲抚摸她的头发,微笑道:“没关系,只要我们还在说‘我在’,就永远不算孤单。”

窗外,群星璀璨,如亿万双眼睛静静凝望。

风穿过星际尘埃,带走了这句话,送往未知的远方。

因为在无垠黑暗之中,唯有真心永不沉没。

唯有承诺,能照亮归途。

唯有那一句朴素到极致的话语,穿越生死、跨越星河,一次次唤醒沉睡的灵魂:

**“我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