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这狼有宝(第4页)
多年后的今天,我仍保持着一个习惯:每晚睡前,打开录音笔,录下一句话。
有时是“今天有个孩子笑了”,有时是“某地一所学校拆除了静音舱”,也有时只是简单一句“我还记得”。
这些录音,最终都会上传至“听风云库”,供任何人免费收听。有人称它为“现代巴别塔”,但我们知道,它不是为了统一语言,而是为了保存差异。
前些日子,教育部邀请我参与编写新教材《倾听与表达》。审稿会上,一位年轻编辑提议删去书中一段描写孩子愤怒咆哮的内容,理由是“可能引发模仿”。
我站起来,放了一段录音??那是青海牧区一个男孩第一次吼出“我不想上学!”的声音,嘶哑、颤抖、充满力量。
“这不是暴力。”我说,“这是生命在冲破壳。”
全场静默。最终,那段文字保留了下来。
昨夜,我又去了铜仁山口。
白花依旧盛开,阿婆坟前摆着新鲜野果。我放下录音笔,正准备离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转身一看,是个穿校服的小女孩,约莫十一二岁,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叔叔……”她怯生生地问,“你是那个……录声音的人吗?”
我点头。
她深吸一口气,大声说:“我要报名当火炬手!我会唱歌,也能写诗!虽然老师说我‘情绪不稳定’,但我妈妈说,我只是……还没找到说话的地方!”
我笑了,从包里取出一枚蜻蜓耳坠徽章,别在她胸前。
“欢迎加入。”我说。
她蹦跳着跑远,嘴里哼起了《破茧谣》的新版本歌词,是我们去年征集孩子们自己写的:
>“我不是安静,是没人听懂我的响;
>我不是疯癫,是世界太怕我讲。
>从今往后,我要大声生长,
>像春天劈开冰河,奔涌向光。”
我打开录音笔,对着远去的背影按下录制键:
“今天,又有一个孩子决定不再沉默。
她说,她要成为声音本身。
我说,好。
我们都该是。
因为真正的和平,
从来不是万籁俱寂,
而是万千声音,
各自嘹亮,彼此相容。”
风吹过山谷,带着泥土与花开的气息。
我知道,吴志明若在,也会按下播放键。
让风带走这句话,传得再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