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开海之争飞升在即(第3页)
柳念避无可避,危急关头,归语瓮突然发出一声清鸣。那影傀动作一滞,面具脱落,露出一张年轻女子的脸??眉心一点朱砂,赫然是阿?的模样!
“阿?!”柳念脱口而出。
女子眼神空茫,嘴唇微动,吐出断续之声:“父……亲……错了……我不该……听见……”
话音未落,她猛然撞向水晶瓮。轰然巨响中,音核爆裂,碎片四溅。柳念扑上前,接住最后一片残核,上面残留一丝极细的呢喃:
>“谢谢……你……听我说话……”
影傀身体缓缓倒下,嘴角竟浮现出一抹安详笑意。
众人沉默。
良久,柳念将那片残核放入归语瓮,轻声道:“阿?,你不是容器,你是第一个说出真相的人。从此以后,你的名字,将刻在每一座共情瓮上。”
返回长安途中,暴雨倾盆。
守梦庐前,百姓自发聚集,手持油灯,排成长龙。他们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等待。当柳念车队抵达时,人群缓缓分开,让出一条通道。灯光映照青石地,水洼中倒影闪烁,宛如星河。
柳念走入厅中,将残核安置于归语瓮内。刹那间,瓮体微亮,传出一声轻轻的“娘”。
兰枝站在门外,捂住嘴,泪水滑落。
这一夜,全国多地同时报告异象:北七院废墟上空浮现光点阵列,组成“回家”二字;成都音窖自动开启,三十七瓮齐鸣;就连岭南峒寨的老鼓,也在无人击打的情况下震颤整夜。
六月十五,新帝下诏:
废除“静心苑”名号,原址改建“聆真堂”,供百姓祭奠亡者;
在全国各县设立共情瓮亭,凡有冤屈者皆可留声备案;
开放皇室秘档三年内逐步解禁,由真言司监督整理。
陈文昭在家中自缢,遗书仅八字:“知罪难逃,唯死谢天下。”
七月流火,秋意初临。
守梦庐迎来第一批访客??三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自称是永宁寨仅存的幸存者。他们带来一株从寨中废墟挖出的老槐树苗,种在院角。树旁立碑,上书:“声之所至,魂之所归。”
柳念每日清晨都会来浇水。某日清晨,他发现树皮上悄然浮现出几行小字,像是被人用指甲刻下:
>“我们回来了。”
>“我们会一直听着。”
>“下一个,轮到你说了。”
他仰头看天,云卷云舒。
风起时,十二面杂音鼓齐响,如同千万人在耳畔低语。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仍有地方官员抵制音证制度,仍有贵族私藏“替身童”,仍有无数声音埋在土里,等一个愿意弯腰倾听的人。
但他也明白,火种已燃。
某夜,他在灯下重读《真言十鉴》,忽觉袖中微热。取出一看,竟是那枚天鸟铜符,正泛出淡淡青光。他想起使者曾言:“持此符可调龙骧卫三百骑。”可如今,他不再需要军队开道。
因为他身后,已站着千千万万愿为真相发声的人。
雨又下了起来。
哒、哒、哒。水珠从屋檐坠落,敲在青石板上,节奏如心跳,不疾不徐。
柳念站在廊下,望着那片被雨水洗得发亮的青石地,仿佛看见了无数脚步踏过岁月留下的印痕。这一次,他听得格外清楚??
那是无数名字,正从黑暗中走来,踏上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