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帝皇的卧底阿巴顿(第3页)
而是“回忆”。
仿佛这首歌本就存在于他们的灵魂深处,只等这一刻被唤醒。
歌声响起的刹那,南极上空的乌云骤然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如利剑刺下,正好落在礼堂穹顶。而更远的地方,太平洋海底一座废弃的音乐研究所突然自启供电系统,尘封百年的录音棚内,所有磁带开始自动倒带、播放,传出同一段旋律的不同版本??有些是交响乐编排,有些是电子合成,甚至还有一版是由鲸歌模拟器演绎的低频吟唱。
灰鸦紧急接入全球监控网,发现类似现象正在各地上演:柏林废墟中的老式收音机集体开机,播放这首未知歌曲;火星殖民地的公共广播系统中断常规指令,转而循环播放一段儿童合唱;就连帝国边境巡逻舰上的战术AI,也在通讯频道中插入了几秒钟的清唱片段,随后陷入长达十分钟的静默。
【结论更新】灰鸦的声音罕见地带上一丝波动,【芙格瑞姆的意识场已实现跨物种、跨文明的情感共振。她不仅复活了被抹除的艺术记忆,更创造了一种新型文化基因??无需文字传承,仅凭情感共鸣即可自我复制与演化。】
马库斯听着孩子们清澈的歌声,忽然笑了。
他知道,帝国再也无法阻止这场革命。
因为这一次,武器不是枪炮,不是宣言,甚至不是反抗本身。
而是美。
是共情。
是当你听见一段旋律时,不由自主想要分享给身边人的冲动。
是母亲抱着婴儿轻声哼唱时眼角泛起的微光。
是两个陌生人在战火纷飞的城市里,因为同时哼起同一首歌而相视一笑的瞬间。
这才是芙格瑞姆真正的遗产。
不是神迹,不是力量,而是一种可能性??让人类重新学会用心灵交谈的可能性。
夜幕降临时,第一颗人造“音种卫星”从赤道轨道发射升空。它没有携带武器,也没有搭载侦察设备,唯一的功能是将《第十一乐章?初啼》以极低功率持续广播,频率设定为宇宙背景辐射中最稳定的谐振带。科学家称其为“文明信标”,艺术家称之为“希望的回声”。
马库斯站在观测台上,望着那点微弱的光消失在星海之间。
伊莎拉走来,递给他一杯热茶。“你觉得,她会听到吗?”
他摇摇头,又点点头。“她不需要‘听到’。她就是声音本身。只要还有人愿意唱,她就在。”
远处,礼堂依旧亮着灯。
孩子们没有睡觉,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改编这首旋律。有人加入口哨,有人用拍手打节拍,一只基因猫甚至用尾巴扫过琴键,意外创造出一段惊艳的即兴变奏。笑声、争论声、试错的杂音混在一起,却奇妙地构成了另一种和谐。
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不是完美无瑕的演出。
而是生命本身的律动。
他抬头望向星空,轻声说道:“你赢了,芙格瑞姆。你一直都知道,最强大的东西从来不是控制,而是连接。”
风掠过耳畔,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吉他泛音。
他知道,那是她的回答。
也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