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5章 天赋吐气成刀姐夫求订阅(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吴天直接选择了第二项锁喉饮血,什么道家的乾坤圈,阴阳扣,他现在可是不想沾上。

到时候真修炼出乾坤圈的神通,又或者修炼出了阴阳镜,又和道家有着扯不清的瓜葛。

他之前所修炼的太清仙光,就是最纯。。。

秋深露重,山道上的落叶铺成一条金黄小径,踩上去沙沙作响,如同旧信纸被缓缓展开。许知远背着木箱,行于岭南书院外三十里的野岭之间。他不再急着赶路,也不再追寻传说中的线索,只是顺着风的方向走,任脚步带他去该去的地方。

这一日,夕阳将尽,天边染出一片赤红,像极了当年母亲被带走那夜的火烧云。他坐在一块青石上歇息,从怀中取出那枚由林婆灯芯制成的长明灯。银蓝火焰微微跳动,映在他眼中,仿佛有无数往事在低语。忽然,灯焰一颤,竟无风自斜,指向东南方一处荒谷。

他知道,那是回应。

不是人声,不是符令,而是记忆本身在召唤。共忆之门沉于心口,此刻隐隐发烫,六道虚影中已有四道凝实如生??许氏、李氏、赵氏、林氏,各自立于门后,静默守望。而第五道,苏氏诗骨,已在昨日归位。那一卷狱中诗稿化光入体时,他听见了铁链dragging的声音,听见了暗室里笔尖划破纸张的嘶鸣,更听见一个声音低吼:“写下来!只要有人读,我就没死!”

如今,第六源即将显现。

他起身南行,穿过一片枯竹林。竹节皲裂,发出细碎声响,像是谁在咬牙忍痛。谷底有一座孤坟,碑石倾颓,字迹磨灭,唯余半句残文:“……守此诺,至死不悔。”坟前无供品,无香火,只有一把锈锄靠在碑侧,柄上缠着褪色红绳。

许知远蹲下身,指尖轻抚碑面。银焰自掌心溢出,渗入石缝。刹那间,地面微震,一道模糊身影自土中浮现??是个男子,布衣草履,面容清瘦,左臂断了一截,袖管空荡荡地垂着。他不说话,只用那只独手比划手势,动作缓慢却坚定。

许知远心头一震。这是“哑誓手印”,古时守诺者若立血誓,便自断一指或一臂,以示永不背弃。更让他惊愕的是,这手势他认得??三年前在北境赵城,一位临终老兵曾用同样方式向他表达谢意,那时他还未懂其意,如今才明白,那是“周家守墓人”的家族印记。

“你是周氏?”他低声问。

影子点头,随即抬手指向远方群山。许知远顺着望去,只见暮色深处,一座孤峰耸立,形如倒插利剑,山顶隐约有黑塔轮廓。

**葬剑崖**。

传说三百年前,朝廷镇压“忆党”叛乱,七十二贤者皆遭诛杀。其中最年少者,名周砚,年仅十九,却著《忘祸论》三卷,直言“失忆即亡国”。他被活埋于葬剑崖下,尸骨未寒,朝廷下令永禁其名,凡提及其姓氏者,株连九族。唯有其仆周全,本是哑人,因忠心未被处死,反被罚为守墓人,终生不得离山一步。

此人,便是眼前之魂。

许知远呼吸微滞。原来所谓“周氏守诺”,并非守护某件宝物,而是守护一段被抹杀的历史,一个被遗忘的名字。周全死后,魂魄不散,执念化碑,代代转生,皆为守墓之人。三十年一轮回,每世皆以残躯践行旧誓,直至今日。

“你等的人……是我?”他喃喃。

影子再度点头,随后双手合十,深深一拜。下一瞬,坟头泥土翻涌,一根漆黑棺钉破土而出,钉尖刻着蝇头小字:“若君持诗骨而来,则吾可瞑目。”

正是苏氏诗稿中提及的伏笔。

许知远取出银焰,注入钉身。轰然一声,整座山谷回荡起诵读之声??是《忘祸论》第一章:

>“民可欺以术,不可久蒙以心。

>忘者非安,乃奴也;记痛者非乱,乃醒也。

>故治国之道,不在无忧,而在敢哭。”

声落之际,天空骤裂,一道银雷劈落坟顶。尘土飞扬中,碑石自行翻转,露出背面铭文:

**“周砚之墓,友许怀瑾立。”**

许知远浑身剧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