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第2页)
他们不约而同抬头看了看天:今晚空中黑云密布,没有月亮,是个办事的好天。
*
跟在敖烈身边的潜水兵都是敖家百里挑一的好手,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一点水花不见。十余人转眼便到闸口,附近伏兵竟无一人察觉。
众人浮出水面。此时铁闸已经全部放下,底部直达河床,一半藏在水下,一半露在水上。敖烈在其他人的警戒包围中,攀上铁闸上部,伸手摸索每根铁栏上端里侧的家徽。
敖家以蛟为图腾,蛟与龙外形相似,只是龙为五趾,蛟为四趾,一趾之差,龙为祥瑞,而蛟为恶兽。
敖烈闭着眼,修长的手指在黑暗中仔细摩挲着。以手识徽,是每个敖家人必备的技能。摸到左数第三根栏杆时,他的眼睛乍然睁开:第五根脚趾!
他拔出短刀,对准龙徽用力凿下去。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坚如磐石刀枪不入,龙徽处一触刀锋,便如泥遇水,一碰即化。不过须臾,一个海碗大的缺口便显露出来。
敖烈示意手下递上炸药,塞入缺口中,再接上长长的引线。
谢江点燃引线,示意夏滨,“夏老哥你护着三爷先撤,后面的事留给我和其他兄弟。”
铁闸一炸,必然会引来伏兵无数。如若在大江大海,敖家水兵以一当百不在话下,但此刻在狭湾河道,能否全身而退,身经百战的谢江也不敢打包票。
敖烈断然拒绝,“不行。我一定要亲眼确认计划顺利,大船能够顺利通行,我才能撤。”
夏滨急道:“三爷您就放心吧,要是大船过不去,你让谢哥提头来见。”
谢江:?
敖烈依旧坚持:“我敖家什么时候干过扔下兄弟,自己逃命的事?”
言语间,引线已烧到铁闸处。
只听到天崩地裂数声巨响,铁片纷飞,如巨兽口中铁齿般的栅栏化作碎片颓然落入水中。
最近处的水兵前去查看情况,随后传来几声撮口哨,三长一短,意即顺利。
岸上随之传来阵阵呼喝,四处官军正朝闸口汇聚来,马蹄声、脚步声、刀兵碰撞声响成一片。
几艘蚱蜢舟破水而出,如箭般驶到敖烈身旁。
夏滨举火一看,是自家水军,全副武装,还装备着火器,未到身边已击落数支射向敖烈的暗箭。
敖烈跳入船中,镇定自若地指挥道:“夏滨带一队人马,肃清左岸伏兵;谢江负责右岸,其余人等,随我守住闸口,务必杀出一条水路,迎大船入港。”
“是!”众人纷纷应声,领命而去。
夏滨上岸前,回头看了一眼敖烈的左手——纱布下隐隐有血液渗出。
敖家水军为了适应水下光线,都经过夜视训练,上岸第一件事,便是将官军的火把射灭。只听黑暗中,利器入肉如砍瓜切菜般干脆利落,伴随着官军的阵阵哀嚎和求饶,还有“快点火把!”的嘶吼。
有一队官军很快醒悟过来,敌人的防守重点在闸口,于是率队向敖烈攻了过来。但谢江和夏滨预先将身手最后的水兵和最灵敏的火器都留在了敖烈身边。长枪短炮齐发,敖烈身边被围得如同铁桶一般,远处的暗箭,近处的肉搏,都挨不到他身边三尺处。
一炷香左右的功夫,谢江和夏滨二人便清点人数,带队回来复命。
“禀三爷,伏兵已全面肃清,可通知二位殿下入港。”
敖烈确认士兵中无人受重伤,大多只是轻微皮肉伤后,接过旗花弹,跳上高处,扬声笑道:“这朵烟花,我要亲自放给阿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