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明诸王 朱老四你他娘的真不是个东西(第2页)
次日清晨,楚王府的车队从武昌出发,浩浩荡荡驶向南京。
沿途州县的官员早已接到旨意,一路设宴款待,却都被朱楨以“赶路要紧”婉拒,他心里清楚,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低调,绝不能给朱棣留下“张扬跋扈”的印象。
南京城內,朱棣正站在谨身殿的地图前,看著各地藩王启程的奏报,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徐牧站在一旁,低声道:“陛下,楚王朱楨行事谨慎,秦王、晋王也已动身,看来他们並未起疑。”
朱棣点了点头:“他们若不起疑,才是怪事。只是他们深知,朕与朱允炆不同,不会轻易动他们,这就够了。等他们到了南京,见了朕的安排,自然会明白,朕要的不是削藩,而是让宗室安安分分,不再成为大明的隱患。“
南京城的春日暖意融融,皇城午门外的驛道上,一队队车马绵延数里楚王朱楨、
周王朱楠、蜀王朱椿等十余位亲王,携家眷与侍从,陆续抵达南京。
朱棣亲率文武百官在承天门外迎接,龙顏含笑,握著亲王们的手嘘寒问暖,句句不离手足情深,看得百官皆嘆陛下仁德重亲。
当晚,皇宫设宴款待眾亲王。
殿內灯火通明,歌舞昇平,朱棣频频举杯,为亲王们夹菜劝酒,语气恳切:“朕登基以来,忙於整顿朝纲,久未与诸位兄弟相见,今日能齐聚一堂,实乃人生快事!往后咱们多聚聚,共话家常,共享这太平盛世。”
亲王们纷纷起身举杯,脸上堆著笑容,口中齐赞“陛下仁德”“明有幸”可杯盏碰撞间,楚、周二王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微妙的谨慎。
他们清楚,建文年间也有过这般“温情设宴”,而后便是削藩之祸;如今朱棣虽笑意盈盈,可这笑容背后,究竟藏著几分真心,谁也不敢断定。
宴席过半,周王朱楠借著酒意,试探著提及归期:“陛下,臣等离了封地日久,府中尚有琐事待理,待过几日,臣便—”
话未说完,朱棣便笑著打断:“周王急什么?难得来南京一趟,多住些日子。朕已让人在城西修缮了宗亲府,每位兄弟都有一座宅院,比封地的王府还要宽敞,家眷们住得舒心,咱们也能多敘敘旧。”
朱橘话锋一转,只能顺著话头谢恩。
宴席散后,亲王们住进朱棣安排的“宗亲府”,宅院果然华美,僕从、用度一应俱全,可府外总有锦衣卫装束的兵士巡逻,明著是“保护宗亲安全”,实则更像监视,眾亲王心中的不安,渐渐浓了起来。
当然,大部分亲王都是没感觉的。
就是出来吃喝玩乐。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南京不比地方,规矩多。
稍微闹出一点问题来,御史们就要开始疯狂批斗。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便是半月。
朱棣起初还时常召亲王们入宫閒谈,可后来便以“政务繁忙”为由,渐渐减少了召见o
亲王们在南京城里无事可做,想出门逛逛,侍从们总以陛下吩咐需保障宗亲安全为由,寸步不离。
想写信回封地询问近况,信件送出后却迟迟没有回音,楚王府的管家偷偷托驛卒带信,竟被锦衣卫当场截获,管家还被带去宗人府“问话”,回来后再不敢提“送信”二字。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这日,周王朱橘悄悄来到楚王朱楨的宅院,关起房门便沉声道,“陛下留咱们住了半月,却只字不提归期,府外还有盯著,这哪是团聚,分明是把咱们软禁了!”
朱楨眉头紧锁,指尖敲击著桌案:“我也察觉了。昨日我让侍从去户部打听封地庄田的收成,户部官员竞说陛下有旨,宗室封地事务暂由户部接管,亲王无需过问,这分明是要断咱们的根基!”
蜀王朱椿也闻讯赶来,脸色发白:“我那封地的长史,原本每月都会送奏报来,如今却断了消息。方才我问宗亲府的管事,他支支吾吾说长史被陛下召来南京议事了,怕是——怕是也被控制了。“
三位亲王正议论著,其余几位亲王也陆续赶来,人人面带忧色。最终,眾人商议决定:一同入宫求见朱棣,当面请辞,要求返回封地。
次日清晨,十余位亲王齐聚宫门外,恳请面圣。
朱棣许久才传旨召见,在御书房內,他仍是一副“亲和”模样,见亲王们跪拜在地,连忙起身搀扶:“兄弟们这是何苦?快起来,有话好好说。”
周王朱橘站起身,躬身道:“陛下,臣等在南京已住了半月,感念陛下厚待,可封地尚有诸多事务待理一庄田需春耕,府中僕从需安置,若是再耽搁,恐误了农时,还请陛下恩准臣等返回封地。”
其余亲王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封地离不开臣等,还请陛下成全!”
朱棣闻言,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却仍温声说道:“兄弟们何必如此见外?都是一家人,朕留你们在南京,不过是想多陪陪你们,让你们享享清福。封地的事,何须你们费心?”
他转向一旁的夏原吉,示意其回话。
夏原吉上前一步,躬身道:“诸位亲王殿下,陛下已下旨,命户部选派精干官员,前往各封地接管庄田、赋税事务,所有收入会按月核算,如数送至南京的宗亲府,分毫不差。殿下们无需操心庄田打理,也不必担忧用度,陛下说了,定让诸位殿下在南京过得舒心。,→
“什么?!”周王朱橘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陛下,封地庄田是太祖爷赐给臣等的產业,怎能交由户部接管?臣等身为藩王,理当镇守封地,岂能在南京坐享其成?”
“周王此言差矣。”朱棣语气沉了下来,却仍带著几分无奈:“朕也是为了兄弟们好。从前你们在封地,既要管庄田,又要理民政,辛苦不说,还容易被底下人蒙蔽,生出是非。如今交由户部接管,你们只需在南京安心休养,用度不愁,岂不是更好?放心,等你们回到了封地,朕,还是会把这些庄交给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