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暗流涌动北平府(第1页)
晚宴结束
燕王府书房內,朱棣刚处理完北平行都司送来的军务文书,便让人传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过来。
不多时,三兄弟便走进书房。
朱高炽依旧是那副沉稳模样,步態稳健,朱高煦则是带著几分少年人的桀驁,朱高燧则怯生生地跟在两位兄长身后。
“你们三人隨徐牧从南京一路回北平,相处多日,说说看,你们对他印象如何?”朱棣放下手中的毛笔,目光扫过三个儿子。
朱高炽上前一步,躬身道:“回父亲,儿臣觉得徐世叔为人沉稳,做事周全。一路之上,他不仅將我们的起居照料得十分妥当,还时常与儿臣谈论北平的民生吏治。閒聊间,徐世叔对陛下重用文臣、冷落勛贵之事多有感慨,言语间似对陛下的一些举措颇为不满,想来是对朝堂局势有著自己的判断。”
顿了顿,朱高炽道:“世叔,有大才!”
“大才?”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没想到徐牧竟会在朱高炽面前流露出对朱允炆的不满,这倒让他对徐牧的立场多了几分猜测。
更是没想到,朱高炽居然会评价徐牧有大才。
“什么大才?”朱棣问道。
一旁的朱高煦忍不住开口,声音洪亮:“父亲,依儿子看,徐牧就是个文弱书生。上次儿子提议与他较量骑术,他却以『不善骑射推脱,这般文臣,若是让他带兵打仗,肯定不行!”
朱棣听著朱高煦的话,不禁笑了笑。
朱高煦性子鲁莽,眼中只有武力,看不上文臣也在情理之中。
朱高炽道:“世叔心思縝密,倒是跟孩儿说了一些大明宝钞,说这大明宝钞应该跟粮食绑定,有限印刷,孩儿听了受益匪浅!”
“他又跟孩儿说,若是要对付蒙古,还得是用贸易牵制住他们,最好给蒙古多划分部落,要想办法让蒙古人自行廝杀起来,要制定蒙古平衡政策!”
“还说,还说,南京为偏安,不適合作为首都,北平才是最適合的,说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的眼神当中露出了几分好奇。
这个徐牧,倒是真的有趣。
朱棣大致感觉到了,徐牧这个傢伙的想法是有的,有些东西听起来也蛮有趣的,尤其是这个迁都北平,可真是太契合自己的胃口了。
“好了,你们的看法父亲都知道了。”
朱棣挥了挥手:“你们刚回北平,先下去歇息吧,日后多向徐世叔学习些处事之道。”
三兄弟躬身应下,转身离开了书房。
待儿子们走后,朱棣陷入沉思,他模糊的感觉到,徐牧也许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用。
或许真能成为自己在北平行政体系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尤其是在张昺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当下,若能借徐牧摸清知府衙门的动向,便是意外之喜。
而徐牧也回到了自己北平府衙。
隨手给建文帝写了一份密报。
大概是是说你把徐妙锦安排在朱棣的府邸附近,让朱棣监视放鬆警惕,自己也好给皇上办事儿。
其实,徐牧有时候想想,也真的不怪朱允炆做错了这么多选择题。
他可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