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君臣论道朱棣的震撼改革卫所制度(第3页)
“屯田改革之后,军户自然是开心的,不需要耕田,只需要接受训练,土地產出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他们,他们对陛下自然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徐牧微笑:“陛下,臣查遍天下卫所军屯,发现如今最大的问题是『散一一地块散、军属散、管理散,才让屯地被侵占、粮產上不来。”
朱棣眯著眼睛:“那么你的想法?”
徐牧道:“设军屯社,就是要“聚散为整”,按百户屯的规模划连片屯地,让军属集中居住耕种,再选两个懂耕种、品行正的军属当『屯老”,配个兵部派的屯吏管台帐,既好统筹资源,也好监督。”
“统筹资源?”朱棣手指轻点案面:“军属手头缺耕牛、少种子,难道还要朝廷一一补给?”
“陛下英明。”
徐牧应声答道:“臣计划让户部先拨款,给每个军屯社统一配耕牛、农具和粟麦种子这些东西不是白给,后续从屯粮收成里按十分之一逐年扣,既减轻军属负担,也避免浪费。另外,臣还想派农官驻社,教军属抗旱防涝的法子,边军屯社再配水利工匠修沟渠,確保亩產稳得住。”
朱棣点点头,又问:“粮產收上来,怎么分?要是分不均,军属闹起来,反而坏了大事。”
“臣已想好转运之法。”
徐牧道,“先按军属人口留足基础口粮,每人每月二石,饿不著肚子是根本;剩下的粮產,六成按耕种面积分,四成按出力多少评一一屯老和军属一起打分,谁下的力气多,谁得的粮就多,直接充作士兵的收入,还能免赋税售卖。另外,每社也需要缴纳赋税,大概是一成粮產当应急军粮,非陛下旨意不能动,万一遇著战事或灾年,也有个缓衝。”
“倒也周全。”
朱棣露出几分讚许,话锋一转,“那士兵呢?军属种了地,士兵不用耕了,总不能閒著一一你说的『正规化操练”,又有哪些门道?”
“臣的想法是,让士兵彻底脱耕,专职操练。”
徐牧笑著开口道:“每日辰时到申时,除了初一十五休假探亲,其余时间都用来练。
步兵练阵法和刀枪,骑兵练骑射和护炮推进,炮兵专门练威远炮速射、靖世炮瞄准,每月还得搞三次火炮齐射演练,不能让新炮成了摆设。”
徐牧知道朱棣的痒痒处在哪儿。
不就是想要揍蒙古么?
想要揍蒙古,军队的战斗力不强怎么行?
卫所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削弱了士兵的战斗力,开国的时候还好,越往后战斗力越不行,最后大明只能用募兵制了。
“光练不考也不行。”朱棣眼晴明亮起来,隨后飞快的开口道:“得有考核,不然有人混日子。”
“陛下所言极是。”
徐牧连忙应和:“臣计划每季派督查使去考核:步兵看体能,看他们的射击:骑兵得驰射三发二中、负重奔袭三十里不落;炮兵要威远炮三分钟一发、靖世炮百步中靶心。不合格的降薪,两次不合格就调去后勤,绝不能让战力掺水。”
朱棣沉吟片刻,又问:“军屯社和军营离得近,万一互相肘怎么办?比如军官让军属白干活,或是军屯社有事总找军营兜底。”
“臣已想过这点,打算定个权责清单。”
徐牧道,“军营的责任是护屯,边军每日巡逻,遇著骚扰立刻出兵;军屯社不能让士兵干农活儿,要调兵就只有朝廷有这个资格,但是也要明確职权,若是遇到了骚扰,士兵要主动出击。此外!每月初一,军营將领和屯老、屯吏还得开协调会,有问题当场解决,会后记下来报兵部备案,谁也推不了责。”
暖阁內静了片刻,朱棣看著徐牧,眼中满是认可:“你这法子,既补了卫所的积弊,又不违太祖的军屯本意,还能为北征赞下兵和粮,是个长远之策。”
朱棣琢磨了一下,这么干好像还真的不算是违背祖制。
无非就是把屯田制度调整了一下而已。
他略微沉吟:“这样,先整顿屯田。由兵部联合户部、都察院,派『屯田督查使”前往各卫所,清查被侵占的屯田,限期归还,另外,在北平、宣府、大同试点半年,你亲自去督办,有什么问题隨时奏报。若真能成,再推广到全国卫所。”
徐牧躬身即首:“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託,把军屯社和操练的事办实,为大明练出锐旅、攒足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