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我爸都这么努力了我还不能当明星(第1页)
姚娜娜是说干就干的类型。
前一秒,刚听说孟字义在隔壁,马上就冲出包厢左右扫视起来。
陈秀被她的动作吓了一跳,连忙追出。
姚娜娜转头问道:“左边还是右边?”
“你这么激动干嘛?”。。。
列车驶入下一个站台时,天已大亮。田昕薇没有下车,只是把小女孩送到了她家人手中。那孩子临走前回头看了她一眼,嘴唇微动,仿佛想说什么,却终究没发出声音。田昕薇冲她笑了笑,轻轻点头。那一瞬,她仿佛看见周野站在月台尽头,穿着旧日的黑衣,手里握着半截陶笛,朝她抬了抬手。
她闭上眼,再睁开时,那人影已消散在晨光里。
但忆钙石仍在发烫,贴着胸口,像一颗不肯停跳的心脏。
列车继续南行,穿过丘陵与河流,窗外风景渐变??稻田多了起来,水渠纵横如脉络,远处村落炊烟袅袅。她取出一盘录音带,编号073,标签上写着:“云南?芒市?归墟亭B-4”。这是昨夜从匿名节点接收到的紧急传输包之一,据说是某个边境小学老师偷偷录下的学生独白。播放前,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
磁带沙沙作响,几秒后,一个极轻的女声响起:
>“我叫岩温香,十二岁。我爸爸是矿工,去年塌方死了……他们不给赔偿,说他是‘私自下井’。可我知道,他是为了多挣两百块,给我买校服才去的。妈妈现在每天去工地讨说法,但他们把她关起来了……我没有家了。老师说我可以在这里说话,我就说了。如果有人听见,请帮我找妈妈。她的名字叫玉罕,穿蓝裙子,左耳有个蝴蝶耳钉。”
声音戛然而止,紧接着是一阵杂音,像是录音机被人慌乱地关闭。
田昕薇的手指猛地收紧。这不只是倾诉,这是求救信号。而且地点明确??芒市城郊第三矿区,那里正是“清源行动”首批封锁区之一,官方通报称“存在非法集会风险”,已派驻维稳组实施管控。
她立刻打开笔记本,在地图上标记位置,同时调出共声联盟的暗网接口,发送加密讯息:【B-4音频确认真实,需紧急介入救援。请求启动跨境互助链,优先联络缅甸边境志愿者网络】。
回复来得很快:
>【已接收。但芒市基站已被静默算法覆盖,常规通信无法穿透。建议采用声波中继方案??寻找本地共鸣体,借自然介质传递信息】。
她皱眉。声波中继?那是最原始也最危险的方式??利用山谷、河流、风道等地理结构,将特定频率的声音放大并远距离传播,类似古老部落的呼啸信使。一旦被监听系统捕捉到规律性震荡,就会触发定点清除。
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她决定改道。
三小时后,她在一座小镇下车,买了顶草帽、一双胶鞋和一部老式收音机。又用现金租了辆摩托车,沿着省道一路向西。沿途村庄都张贴着统一标语:“维护社会稳定,严禁传播未经核实音频内容。”警车频繁巡逻,检查站增多,甚至有无人机在低空盘旋扫描。
但她早有准备。
忆钙石不仅能接收情绪波动,还能反向调谐??当她集中意念,石头会释放一种微弱的逆共振场,干扰附近电子设备的敏感度。就像一层隐形迷雾,让人看不清她的脸,听不清她的声音,记不住她的存在。
傍晚时分,她抵达芒市外围。远远望去,矿区被铁网围住,岗哨林立,高墙上架着摄像头和强光探照灯。而在几公里外的一片橡胶林中,她找到了那所小学??一栋两层砖房,屋顶插着一面褪色的国旗,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你说我听?芒市儿童之声**。
已是晚饭时间,校园空无一人。她悄悄翻墙而入,直奔广播室。推开门的瞬间,一股霉味扑面而来,桌椅翻倒,喇叭被砸碎,墙上贴满的便签纸只剩残片,上面依稀可见孩子们写下的句子:“我想妈妈回来”“我不怕黑,但我怕没人听我说话”。
显然,这里已经被搜查过。
她蹲下身,在废墟中翻找。终于,在讲台夹层里摸到一台微型录音机,电池还有电。按下播放键,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
>“……今天警察来了,拿走了所有录音带……但我们藏了一部分,在树洞里……如果你听到这个,请去后山最老的那棵榕树,敲三下树干,拉出红色布条……那是我们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录音中断。
她立刻起身,奔向后山。
夜幕降临,山林陷入浓稠黑暗。她打着手电筒,踩着湿滑苔藓前行。终于,在一片密林深处,她看见那棵巨大的古榕??树冠如云,气根垂地,宛如一座活着的殿堂。她走近主干,果然发现一个隐蔽树洞,伸手进去,摸出一个防水袋,里面装着五盘录音带和一张手绘地图。
她颤抖着打开地图,上面标注了多个地点:拘留所、村委会、矿井入口……还有一条红线,从学校出发,蜿蜒指向边境线。
这不是普通的倾诉记录。
这是证据链。
她迅速拍下照片,上传至共声联盟的离线节点,同时附言:【请立即启动国际人权观察机制,同步曝光至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三个男人从林中走出,身穿便衣,手持金属探测器,胸前佩戴黑色徽章??“舆情净化特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