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设性表达我信息(第2页)
以上述的情境2为例,可以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刚才你打断我的时候,我挺生气的。”然后,告诉对方,您的愿望:“我希望以后在我说话的时候,你尽量听我说完。”
如此一来,对方不仅明白了您不开心的具体原因,也清楚地知道了您希望他以后怎么做。
小结一下,“我信息”之所以具有建设性,原因在于,它传达给对方的都是正能量:我尊重你;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相信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愿意倾听你;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承担我的责任;我愿意表达我自己……
那么,从此时此刻开始,我们就把那些传达负能量的话语拉入“黑名单”吧:
黑名单
不要那样做!(命令)
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提出方案、命令)
你最好乖乖的,否则你试试看!(警告)
你明明知道不应该这么做的呀。(说教、谴责)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不让人省心。(批评)
你这孩子太讨厌了。(辱骂)
你敢怀疑顶撞我!(消极评价)
你通常是个好孩子啊。(貌似正面评价,实为否定)
你以为你是谁啊!(讽刺、打击)
关于“我信息”,请父母注意三点。
第一,“我信息”需要学习和经常练习,否则,可能会走入误区。
例如,有些父母在刚开始使用“我信息”时,以为只要是以“我”或者“我觉得”开头就可以了,忍不住对孩子说出这样一些话:“我都快被你气死了!”“你这么做就是偷懒,我感到很难过。”“我感觉你在撒谎。”“你这孩子明明就是故意的,我很生气。”……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我信息”,而是指责、批评和不信任,不但不具有建设性,反倒有可能破坏亲子之间的沟通和关系。
第二,即使父母熟练掌握了“我信息”,它也不可能每一次都立竿见影。
当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以往的表达方式,或者出于当下的自我保护,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没听见”。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再次使用“我信息”。譬如:“我正跟你说话,你掉头就走,我感觉被忽视了,心里确实很难受。”“我正说我的担心,你都不理我,我真的不好受。”
第二次的“我信息”,传达出一个新的信息:“父母是认真的。”即使孩子表面上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他的心里面其实是“听到了”。他会知道,父母是真的很想跟自己沟通。
第三,孩子以“我信息”的方式进行自我防御时,建议父母立即“倾听”。
有时候,父母刚进行了“我信息”的表达,孩子会效仿父母,也“我信息”一番,并以此堵住父母的嘴。例如,妈妈说:“你放学回来,把书包和衣服乱扔,我又得收拾,又得赶着做饭,让我感觉很累,也很烦。”儿子回应道:“我在学校已经很累了,老师唠叨了一天,我也很烦。妈妈,我希望你能让我轻松一下。”
这种情况是个好兆头。因为孩子正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题,父母可以抓住机会,以“倾听”的方式进入深一层的了解和沟通。同时,用这种少说多听的方式传达出对孩子的接纳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