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合作一手(第3页)
第二天,新闻爆炸。
各国政府紧急辟谣,称系“大规模心理暗示引发的集体错觉”,可越来越多普通人站出来讲述自己的经历:
一名战地记者承认,他曾亲手焚毁战友遗书,如今每晚都能听见对方笑着说:“我原谅你了。”
一位退休教师公开忏悔,五十年前她举报同事“思想问题”,导致其含冤自尽,昨夜那人站在教室门口鞠躬:“谢谢您还记得我姓李。”
舆论开始逆转。
三个月后,国际法庭正式立案调查“断忆计划”,数十名高官被捕。那台记忆过滤机被拆解封存,命名为“人类对抗记忆自由的第一具刑具”。
而陈素娥的女儿,在疗养院度过了人生最后四十天。每天黄昏,她都会坐在院子里,听孩子们通过泥鸟送来的新故事。她不再说话,只是微笑,有时流泪,更多时候,轻轻抚摸那只编号“+1”的泥鸟。
她去世那天,天空降下彩色雪粒??粉如樱花,蓝似晴空,黄若秋叶。科学家无法解释,拾音者们却知道:那是千万亡者同时落泪,泪水穿越维度,凝结成祝福的结晶。
葬礼上,沈砚将一枚新的母树晶片埋入土中。
“你说过,真正的共情,是让被遗忘者重新拥有名字。”他对虚空轻语,“现在,他们不仅有了名字,还有了话语权。”
林小满站在他身旁,低声问:“接下来呢?”
“接下来?”他望着远方升起的晨雾,笑了,“我们要教会这个世界,如何好好告别。”
多年后,山谷建起一座无碑陵园。没有墓志铭,没有姓名,只有一排排小小的陶瓮,里面安放着泥鸟。游客们前来参观,只需将手掌贴在瓮壁,便能听见一段来自另一端的低语??可能是道歉,可能是叮嘱,也可能只是一句简单的“我想你”。
最前方的陶瓮旁,立着一块木牌,字迹朴素:
>**这里埋葬的,不是死者。
>是那些终于被听见的人。**
每逢清明,整片山谷会响起绵延不绝的童声合唱,唱的不再是哀歌,而是一首新编的谣曲: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井,
>井底有人等,等着说真心。
>不怕风雨急,不怕岁月深,
>只要有人听,就不算沉沦。”
沈砚活到了一百零七岁。
临终那日,他拒绝用药,静静躺在竹床上,窗外春雷滚滚,第一朵忆生莲在雨中绽放。
三花猫跳上床沿,将一只崭新的泥鸟放进他手中。这次的泥鸟做工精美,双翼展开,仿佛随时欲飞。
底部刻着三个字:“**回来了**”。
他笑了笑,闭上眼,最后一句话很轻:
“晚秋,我来告诉你一件事……今天,我也吃了你做的饭。”
雨停时,他已离世。
但就在那一刻,全球所有回声井同时泛起涟漪,无数人听见同一个声音,温柔如初:
>“傻瓜,那是我做的。”
人们说,那是林晚秋第一次主动开口。
而此后每年春天,山谷总会多出一只泥鸟,静静地立在沈砚坟前,翅膀微微颤动,像在等待下一个愿意相信奇迹的孩子,把它捧起来,贴在耳边,听一听??
那来自深渊之上、光阴彼岸的,永不熄灭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