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契开心慧通灵感(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石窟洞室之中。

柳洞清和梅清月凝视着藤蔓宝鼎对矿髓的炼化,已经如此过去了很长时间。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每一瞬息间,都有着澎湃的能量波动,被密密麻麻的根须汲取,然后汇聚在那虚悬着的宝。。。

徐达岚是禁顺势看向地面,看向脚上的地母铁玉矿脉。那矿脉深埋于竹楼之下三丈有余,乃是梅清月早年以丙火炼形之术从千山岩心掘出的灵髓精华,经年温养,早已与地气相通,隐隐化作一道环楼盘踞的地龙脉络。此刻,随着梅清月周身七光翻涌、天阳法力激荡,那矿脉竟也微微震颤起来,仿佛被某种无形之力牵引着,自深处渗出丝丝缕缕的黑金色灵气,如雾如烟,悄然缠绕上她的足踝。

柳洞清眸光一凝。

他认得这气息??地母铁玉,乃九幽阴金之精,本属极寒之物,却因长年受丙火煅烧,阴阳交淬,反生出一种奇异的“承重”道韵。此韵不增法力,不助修行,却能稳住周天气机,使诸般驳杂之力不至于彼此冲撞溃散。换言之,它是一块“镇石”,一块能让混乱结构趋于凝聚的基石。

而此时,这股道韵正悄然渗入梅清月体内,虽微弱不堪,却精准地落在了她丹田中那团粗粝朦胧的天阳意蕴之上。

刹那间,那原本松散摇曳的意蕴,竟似被一只无形之手轻轻按压了一下,轮廓为之稍稍凝实。

柳洞清瞳孔微缩。

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不是天赋的问题,也不是功法残缺的问题??而是“容器”的问题!

七光咒法本就非一人可兼修之术,纵使古籍记载中有“七情归心、七光同照”的大成境界,那也是建立在极其特殊的体质、道基与外物辅佐之上。寻常修士强行兼修,不过是让七种截然不同的道法之力在体内互相撕扯,如同七匹烈马共拉一车,方向各异,终致倾覆。

而梅清月之所以能在突破筑基后仍勉强维持七光并修,靠的是天阳法力为引,模拟日轮统摄万光的自然之势;再借《天芝玉露周元丹》的丹韵加持,勉强织出一丝粗浅意蕴,形成初步统御结构。但这结构太过脆弱,如同沙上筑塔,稍遇波澜便崩塌。

可若……有一物,能作为“框架”,将这七光七情之力牢牢固定在其位,使其各司其职、互不侵扰,却又能在统一意志下协同运转?

那便是真正的“一法总领七光”!

柳洞清的目光缓缓扫过整座竹楼。

地母铁玉矿脉只是开端。这楼阁本身,由千年雷击桃木构筑,木属生发,暗合乙木青光之道;屋顶覆盖的紫云琉璃瓦,采自北冥极渊之底,内蕴癸水蓝光之精;四角悬挂的青铜风铃,乃是以陨星铜铸成,应庚金白光之律;墙垣夹层中嵌着赤霞砂与黄壤晶粉,分别对应丙火赤光与戊土黄光……

整座竹楼,竟是一座无意间建成的“七光阵眼”!

更妙的是,此楼乃梅清月亲手所建,每一根梁柱、每一片瓦砾,皆浸染过她的气血神识。她在此修行多年,早已与楼宇融为一体。如今她突破筑基,神觉通玄,形神感应远超往昔,这座楼,便不只是居所,更是她道基的延伸,是她意志的具象!

柳洞清心中豁然开朗。

他不再犹豫,指尖轻点眉心,鬼藤一脉独有的神藤丹篆骤然亮起,血丝般的纹路自额际蔓延至双臂,继而化作一道猩红符印,凌空打出。

“敕!”

一声低喝,嗜血药藤子株猛然震动,无数细若游丝的根须自梅清月四肢百骸中探出,在空中交织成网,竟将整座静室尽数笼罩其中。这些根须并非攻击或束缚,而是如同经络般,将竹楼各处蕴含七光属性的材料一一连接,形成一张横贯空间的“道纹巨网”。

紧接着,柳洞清咬破舌尖,一口精血喷出,融入符印之中。

血光炸裂,符印转为深紫,隐约可见一株扭曲古藤盘绕日轮之象,正是鬼藤一脉秘传的“噬源归命?万灵缚神阵”!

只不过,柳洞清并未将其用于控敌夺魄,而是逆转阵意,使之化为“共鸣共振”之用。他要做的,不是奴役,而是引导??让梅清月体内的七光之力,与竹楼中潜藏的七光道韵,彻底同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