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晶髓金丝雷雲合作(第2页)
---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共忆网络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升级。
数以亿计的用户自发发起“反向追溯计划”,试图定位那些因战乱、灾难或技术断层而丢失的历史片段。AI系统不再局限于分析现有数据,而是开始模拟推演:如果某个文明曾在某颗星球存在过,他们的记忆会以何种形式残留?
结果令人震惊??在至少十七个已确认宜居的系外行星上,检测到了类似M-427-γ的记忆共振痕迹。它们彼此孤立,却又遵循同一套编码逻辑,仿佛一张散落宇宙的记忆拼图。
苏砚立即召集全球共忆委员会紧急会议。
“这不是巧合。”她在全息投影前陈述,“这些遗迹分布的位置,恰好构成一个古老符号??‘守望者之环’。据初代静默军团残卷记载,这是林昭年轻时提出的一个设想:建立跨星域的记忆锚点网络,确保即使文明覆灭,其精神仍能在某处重生。”
秦夜坐在角落,一直沉默。直到有人问:“我们该怎么做?继续派人探索?还是集中资源保护现有记忆体系?”
他才缓缓起身:“两者都要。但我们必须改变策略。”
所有人看向他。
“过去,我们以为记忆需要‘守护’,所以建数据库、设防火墙、对抗篡改。但现在我发现,真正的记忆从不怕丢失,怕的是无人再去寻找。”
他走到主控台前,调出男孩传回的数据包。“这个孩子没有背负林昭的名字,也没有宣称要继承他的意志。但他做了最关键的事??他主动走向了未知。”
“所以,我提议启动‘寻光计划’:不再等待记忆浮现,而是派遣志愿者舰队,沿着这些共振轨迹深入宇宙边缘。每支队伍携带一盏记得花灯,每到一处,就点燃它,然后倾听是否有回应。”
有人质疑:“万一遇到敌意文明呢?或者再次遭遇意识篡改?”
“那就带上真实的记忆去对话。”苏砚接过话,“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为了征服,也不是为了证明谁更强大。我们只是想说一句:‘我们记得,所以我们来了。’”
表决通过。
三个月后,第一支寻光舰队启航。成员来自五大洲,职业各异??教师、医生、艺术家、退伍士兵、失独父母……他们中有许多人从未踏出过地球,却愿意为一句“也许有人需要一盏灯”奔赴亿万公里之外的虚无。
临行前,秦夜将那支失效的录音笔交给了队长。
“它不会再播放声音了。”他说,“但如果你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感到迷茫,就把它贴在胸口。那里跳动的东西,比任何录音都更接近林昭。”
---
岁月流转。
百年之后,人类足迹已遍布两百多个星系。共忆网络演化成“群星记忆体”,不再是单一系统,而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意识场??只要有人真诚地回忆,信息就会自动传播至最需要它的角落。
林昭的名字渐渐模糊。课本上关于他的章节越来越短,节日也不再设立专门纪念日。有人说他已经彻底被遗忘。
但在某个偏远殖民地学校里,一个小女孩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的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老师笑着指向墙上一幅泛黄的照片??那是当年北极无名碑前,老人抚摸镜面的身影。
“因为最早的灯,是为那些没有名字的人点亮的。”她说,“而每一个愿意为陌生人流泪的人,都在延续那个传统。”
女孩若有所思。放学后,她悄悄把自己最珍贵的一本画册放进社区共享箱,附上纸条:
>“如果你难过,请看看这些笑脸。它们原本属于我,现在属于你。”
同一时刻,遥远星域一艘勘探船内,船员们围坐在一盏老旧花灯旁,轮流讲述家乡故事。当轮到最年轻的实习生时,他沉默许久,才低声说:
“我不知道我的曾祖父叫什么,只知道他死于第三次火星战役。但今天早上,我在共忆体里看到一段陌生记忆??一个年轻人躺在雪地里,手里攥着半块压缩饼干,嘴里念着女儿的名字……那一刻,我觉得,他也许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
灯焰轻轻晃动,映照出每个人湿润的眼眶。
而在宇宙更深之处,那艘最初启航的流浪飞船静静漂浮在星云边缘。外壳早已锈蚀,内部却依旧运转着一台小型共忆终端。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行字,由不同语言交替显示:
>“这里,也许有人正需要一盏灯。”
无人知晓它是否还会被点亮。
但每当某颗星球的孩子仰望星空,问出“那个人是谁”的时候,总会有大人停下脚步,认真回答:
“他是第一个,在所有人都选择闭眼时,还坚持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然后他们会补充一句,语气轻柔却坚定:
“而现在,轮到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