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了江宁百姓买车买房本大人不离开不升迁(第3页)
他素来体恤百姓,今日有了点空闲,便乔装打扮,带着太子朱标微服私巡,探查民间疾苦。
走了半日,老朱的脸色都不怎么好。
“咱大明立国十五年了,虽然把鞑子赶出了中原,但离太平盛世还远着啊!”
此时正是二月末的春耕时节,一路上却有不少田地荒废,无人耕种。
路边还时不时的能看到衣衫褴褛,饿到皮包骨头的百姓。
“应天乃是咱大明的都城,都城附近的百姓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跟随在朱元璋身后的太子朱标,亦是忧心忡忡。
“很多百姓连春耕的种子都没有,又要如何度过今年?”
“户部发放到个州县的农耕工具和种子,远远不足……”
突然,朱标停住了话。
朱元璋狐疑的捋了捋胡须。
“标儿,没记错的话,咱们刚走过的两里地,似乎和其他地方不同?”
“不错!这两里路,两边不论是田是地,俱已耕种。”
“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户,没有之前我们看到的那般悲苦,虽是一身粗布衣裳,却还整洁,连补丁都没有几个……”
“个个身强体壮,不似别处的农户那般瘦弱,他们脸上还都有一种满足喜悦。”
“不同寻常!”
朱元璋心思缜密,沉吟道,“咱记得是走入了江宁县地界,眼前的景象就变了。”
“咱们继续往前走,再多看看!”
在朱元璋的印象里,江宁县并不出奇。
朝廷每年都会对治理百姓有功,政绩斐然的官员予以表彰嘉奖,从来没有江宁县的官员。
“街道铺设的倒是很平整,走起来方便。”
“路上来往的马车也不少,街上的贩夫走卒不仅多,还非常的忙碌……”
种种景象,都在彰显着江宁县城的繁华。
朱元璋不禁有些好奇,江宁县令是如何治理的。
这时,一阵奇异的香味钻进了朱元璋的鼻子。
“从墙那边传过来的!”
“这是什么味道,辛辣中带着香味,令人食指大动!”
朱元璋估摸着是个大户人家的院子,也没多想。
然而又往前走了一阵,绕过了围墙,到了大街前面,朱元璋赫然发现,这座院子,竟然就是江宁县的县衙。
更让老朱错愕的是,县衙居然大门紧闭!
“《大明律》规定,每日卯时,官吏至衙门报道,称点卯;下午酉时,击鼓散堂,方可归家!”
“现在申时刚过,离散衙还有足足一个时辰,为何江宁县衙就已经关闭大门?”
“是菜市场的刽子手不够用了,还是挂在城门上的脑袋不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