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节 其他文学社团的创作(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九节其他文学社团的创作

我们这一节将讨论湖畔诗社、浅草-沉钟社、语丝社、狂飙社、莽原社、未名社等文学社团的创作。当然这些社团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鲁迅曾为湖畔诗社的汪静之打抱不平,后面几个社团与鲁迅联系比较密切,这大概是将此罗列在一起的唯一理由。

一、湖畔诗社的诗歌

1922年4月4日,在春天的西子湖畔,汪静之、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在西泠印社四照阁成立了“湖畔诗社”,并以诗社的名义出版了四人的诗歌合集《湖畔》。与《湖畔》同年出版的还有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翌年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又出版诗歌合集《春的歌集》。爱情与革命真是血肉相连,汪静之除外其余三位后来都成为革命家,其中应修人与潘漠华还是烈士。

应修人(1900—1933),字修士,浙江慈溪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左联”,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等职,1933年在丁玲家因拒捕而坠楼身亡。他有名的爱情诗是《妹妹你是水》,三个诗节的对称造成一种很好的艺术效果,且看最后一个诗节:

妹妹你是水——

你是荷塘里的水。

借荷叶做船儿,

借荷梗做篙儿,

妹妹我要到荷花深处来!

潘漠华(1902—1934),原名潘训,浙江宣平人。他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6年参加北伐军,翌年加入中共,“四一二”屠杀后领导过宣平起义,后来担任过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被捕后绝食而死。他写诗也写小说,五四时期的短篇小说后来收入《雨点集》。如果说《心野杂记》还是对亲吻女孩后不能忘怀的浪漫回想,那么《晚上》《乡心》则具有乡土小说的某些特征。他写了很多爱情诗,不过并非爱情诗的《离家》却是佳作,尽管缺乏诗的节奏与韵律。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笔名画室等,浙江义乌人。1925年成为北京大学旁听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许是浙东人的直率打动了鲁迅,1929年他很快成为鲁迅的挚友与学生。“左联”能够包容不久前笔战甚烈的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成员,冯雪峰的调解起了很大作用。他担任过“左联”的党团书记,是“左联”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那也是鲁迅与“左联”关系的蜜月期。1933年他赴瑞金,又与被剥夺军权的毛泽东有过一段短暂的亲密交情。他参加了红军长征,在后期“左联”领导人与鲁迅的矛盾冲突中,冯雪峰作为中共特派员到了上海就站到鲁迅一边,但是,周扬等后期“左联”领导人在奔赴延安后却取得了毛泽东的信任,由此造成了左翼文人内部长期的矛盾与斗争。1949年后冯雪峰担任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多个职务,却是运交华盖,从反胡风、反右派到“文革”,他是历经磨难。且看他湖畔时期的爱情诗《花影》:

憔悴的花影倒入湖里,

水是忧闷不过了;

鱼们稍一跳动,

伊底心便破碎了。

不是爱情诗的小诗《杨柳》写得也很出色:

杨柳弯着身子侧着耳,

听湖里鱼们底细语;

风来了,

他摇摇头儿叫风不要响。

湖畔诗社四位诗人中,只有汪静之没有参与革命,一生在中学、大学、出版社与作家协会等单位任职;尽管他曾在北伐军工作,但从事的也是文字工作。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他是胡适的同乡,初恋对象正是后来成为胡适情人的曹诚英。他为了追求曹诚英跟随她到了杭州,才有了湖畔结社的佳话。五四时期汪静之比起湖畔其他三位诗人的诗名更大,就在于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爱情诗集《蕙的风》,诗集由胡适作序推荐,而且在出版后由《过伊家门》的“我冒犯了人们的指摘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引出了胡梦华从道德批评的角度含泪劝告青年不要作这种《金瓶梅》式的诗,又引出鲁迅、周作人等文坛名人为其辩护。他在1927年出版的诗集《寂寞的国》,影响就比《蕙的风》小得多。且看他的《伊底眼》的一个诗节: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

汪静之比湖畔其他三位诗人更重视节奏与韵律,且看《无题曲》的前两个诗节:

悲哀是无边的天空,

快乐是满天的星星。

吾爱!我和你就是

那星林里的月明。

深深的根就是悲哀,

碧绿的叶是快乐。

吾爱!生在那上面的

花儿就是你和我。

二、浅草-沉钟社与冯至的诗歌

浅草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由林如稷等巴蜀籍文人为主发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先后加入。1923年,出版《浅草》季刊和《文艺》旬刊。后来由于浅草社的核心人物林如稷赴法留学,一些人退社,1925年《浅草》停刊。同年陈炜谟、陈翔鹤、冯至、杨晦在北京发起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易名复活了浅草社。《沉钟》断断续续,直到1934年才终刊。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认为,这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他还指出了浅草-沉钟社所受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摄取来的异域的营养又是‘世纪末’的果汁”——王尔德、尼采、波德莱尔、安特莱夫们所安排的。不过,纵览浅草-沉钟社的文学创作,有的创作偏于浪漫主义,有的创作偏于现实主义,有的偏于现代主义,有的则是三者的混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