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芍药裀云儿酣梦红香圃他人寻踪(第1页)
正说笑着,忽见厅外影影绰绰来了几个人,打头的正是林之孝家的。她身后跟着几个有头脸的管事婆子,虽脸上堆着笑,那眼神却像篦子似的,细细地在席面上扫了一回。我心下明白,这是见太太们不在家,恐我们没了管束,纵情饮酒失了体统,特来查问的。她们这些妈妈们,素日里最是谨慎,既怕误了正经事,又怕我们年轻不知分寸,闹出笑话来。三姑娘探春是何等机敏,未等她们开口,便先笑道:“林妈妈,你们又不放心,来查我们来了?我们并没有多吃酒,不过是大家凑在一处顽笑,借酒做个引子罢了,妈妈们且宽心。”李纨奶奶和尤氏奶奶也忙笑着帮腔:“正是呢,我们也不敢让她们多饮。妈妈们辛苦,且去歇着吧。”林之孝家的闻言,脸上的笑容才自然了些,回道:“奶奶、姑娘们说哪里话,我们岂有不信的?便是老太太在家时叫姑娘们吃酒,姑娘们还时常推辞呢,何况今日。我们一来是怕有正事呼唤,二则如今天长了,姑娘们顽了这一会子,恐怕腹中饥饿,该点补些小食儿才是。素日又不大吃杂项东西,如今若空着肚子饮了酒,容易伤身。”她这话说得在情在理,透着几分真切的关怀。探春姑娘从善如流,立刻回头吩咐我们:“妈妈们想得周到。袭人,叫她们去传些精致点心来。”我忙应了声“是”,示意一旁的小丫头们快去。探春又笑着对林之孝家的等人说:“这里横竖无事,妈妈们或是到姨太太那边说话解闷去?我们即刻打发人送两壶好酒过去,给妈妈们润润喉。”林之孝家的连连摆手,笑道:“可不敢再领姑娘的酒了。我们站一站就走,不扰姑娘们的雅兴。”她们又略站了片刻,看着小丫头们端上几碟热腾腾的藕粉桂糖糕、松瓤鹅油卷之类,方才告退,临走那目光又在众人脸上逡巡一圈,见确实无甚失态之处,这才真正放下心来。待她们一走,平儿方长长舒了口气,用手捂着微红发烫的脸颊,笑道:“可算是走了!臊得我都没脸见她们。依我说,咱们竟收了这摊子罢,再闹下去,惹得她们三番两次地来,倒没意思了。”探春姑娘却兴致正高,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平姐姐放心,不相干的。横竖咱们心里有数,不认真吃酒便是了。”正说着,忽见一个小丫头子,跑得鬓发蓬松,满脸兴奋地从外头奔进来,也顾不得礼数,笑嘻嘻地嚷道:“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真真是画儿上走下来的人儿也比不上!她吃醉了酒,图凉快,竟在山子后头那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一听,又惊又奇,都笑道:“快别大声吵嚷,仔细惊了她的好梦。”说着,也顾不上收拾,便都起身,互相招呼着,悄悄地随着那小丫头往外走。我也跟在众人身后,心下好奇。穿过几丛开得正盛的芍药,绕过高大的太湖山石,来到一处僻静角落。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枝叶缝隙,斑斑驳驳地洒落下来。只见史湘云姑娘,正侧卧在那光滑的青板石凳上,香梦沉酣,睡得正熟。那景象,饶是我在府中见惯了美人,也不由得看呆了。四面芍药花繁盛,风一过,那胭脂红、玉白色的花瓣便簌簌而落,竟飞了她一身。满头满脸,衣襟裙袂,皆是红香散乱。她手中原拿着的一柄团扇,早已滑落在地下,半被那些落花埋住了。一群不知愁的蜜蜂、蝴蝶,还在她周身闹穰穰地围着飞舞。最奇的是,她竟不知何时用自己的一方鲛绡帕子,包了一包芍药花瓣,妥帖地枕在颊下。众人看了,又是怜爱,又是忍俊不禁。湘云平日里英豪阔大,有男儿之风,此刻睡颜却恬静如婴孩,腮边晕红,嘴角微翘,别有一种娇憨之态。李纨奶奶忙低声道:“快别让她睡在这里,着了凉可不是顽的。”于是我们几个忙上前,轻声推唤,试图挽她起来。湘云被我们搅扰,却并未全醒,口内兀自唧唧嘟嘟地说着呓语。我凑近些细听,原来还在行那酒令,只是断断续续,别具一番风味:“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她声音含糊,带着浓浓的睡意,那“泉香酒冽”是欧阳修的句子,“玉碗盛来琥珀光”又到了李白诗中,接着是“梅梢月上”这骨牌名,“醉扶归”这曲牌名,最后竟是一句黄历上的吉利话——“宜会亲友”。我听着这杂糅的诗句和令词,尤其是那最后一句“宜会亲友”,心中忽然微微一动。这“会亲友”……史大姑娘年纪渐长,听闻史家近来似乎……隐隐有为她议亲的传闻。这醉后的呓语,莫非竟是某种无心的谶语,预示着她那“梅梢月上”之时,“醉扶归”之期不远了么?看着她这毫无心机、醉卧花丛的模样,再想到女儿家终究难免的出阁之路,心下竟无端地生出几分怅惘来。宝钗姑娘在一旁也听到了,她与黛玉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与淡淡的感慨。探春姑娘却只管催我们:“快扶她回去是正经,这傻丫头,明日醒了,看她还记不记得今日这‘宜会亲友’的令了!”我们几人七手八脚,好不容易才将软绵绵的湘云搀扶起来。她兀自迷糊,倚在我身上,嘴里还嘟囔着无人能懂的酒令。落日的余晖将我们的影子拉得长长,映在缀满花瓣的青石路上。这一日的喧闹与欢笑,仿佛都随着这沉酣的醉梦,渐渐归于宁静,只余下满园芍药的幽香,和那一句飘散在风中的、“宜会亲友”的朦胧期盼。:()红楼梦之花袭人准姨娘上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