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繁文缛节酬生辰清音笑语慰寿星(第1页)
时光流转,不觉已至四月下旬,眼下正是宝玉的生日。说来也巧,薛家来的宝琴姑娘,竟也是同一天的生日。因王夫人随祭不在家,府里不便像往年那般大肆操办张罗,虽少了些喧闹,却也自有一番清雅趣致。从昨儿起,外头的礼便陆续送到了。那张道士惦记着宝玉这位“寄名”的弟子,照例送了四样礼,并换了新的寄名符来。几处常走动的僧尼庙宇,也遣人送了“供尖儿”——就是那供神撤下来的点心寿桃,还有纸糊的寿星、纸马、疏头文书,并保佑本命年的星官、值年太岁的神像,以及周年该换的“长命锁”等物。家中那些常来说书唱曲的盲艺人(男女先儿),也一早过来磕头祝寿。舅老爷王子腾那边,规矩依旧,送来的是一套新衣,一双新鞋袜,一百个寿桃,并一百束御赐的银丝挂面。薛姨妈那边自是亲近,也备了礼,只是比王子腾家略减一等。府里头,尤氏大奶奶送的是一双鞋袜;凤姐奶奶送的礼倒别致,是一个宫里样式的四面合欢荷包,里面装着一个小巧的金寿星,还有一件据说是波斯国来的稀奇玩物。又照例往各庙宇散了香火钱,舍了粥米。宝琴姑娘那边自然也收了不少贺礼,不一而足。园子里的姊妹们,都不兴那些虚礼,不过是随个人心意,或是送一把题了字的折扇,或是一幅亲笔的字,一张小巧的画,抑或是一首即兴写的诗,聊表祝贺,应个景儿罢了。这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宝玉便起身了。我侍候他梳洗完毕,换上预备好的新衣,戴好发冠,收拾得整整齐齐。他先到前厅院中,李贵和几个老成的小厮早已设好了香案,点上香烛,供奉着“天地”牌位。宝玉神色庄重,亲自炷了香,恭恭敬敬地行了拜礼,又奠了茶,焚化了纸马。这套仪式行毕,他便往前头宁国府里的宗祠和祖先堂两处,叩拜了列祖列宗。出来站在那汉白玉的月台上,又朝着贾母、老爷、太太他们随驾的方向,遥遥地行了几拜。这一路行来,礼仪繁琐。他又顺路到尤氏上房,也给这位大嫂子行了礼,略坐了片刻,说了两句话,方才转回荣国府。先到薛姨妈处,薛姨妈见了,自是欢喜,拉着他手,上下打量,说了好些慈爱的话,又再三让他吃茶,耽搁了一会儿。出来又遇见薛蝌,两人互相谦让了一回,宝玉这才得以脱身进园。此时,晴雯和麝月跟在他身边伺候,还有个小丫头子,胳肢窝底下夹着个毡子,是预备着若在哪儿行礼跪下时垫着用的。进了园,这拜礼还未完。从李纨大奶奶处起,一一挨着辈分和年纪,到各位年长的嬷嬷房中,都去到了。这还不算,复又出了二门,到李嬷嬷、赵嬷嬷、张嬷嬷、王嬷嬷这四位奶过他老人家里,一一让坐问安,尽了礼数,这才算完事,重新回到怡红院。这一大圈走下来,虽是自家府里,却也路程不近。回到房中,他脸上已带了些倦色。按说,园中的姊妹们并丫头们也该来行礼,只是王夫人早有话嘱咐,说怕折了年轻人的福寿,一概免了。因此,我和麝月等人,也只上前笑着道了万福,说了声“给二爷拜寿”,便算完了礼。刚让他歪在里间床上歇歇,吃了半盏茶缓口气,外头便传来贾环、贾兰来拜寿的消息。我忙迎出去,只见环哥儿和兰哥儿已到了门口。依照太太的吩咐,我们也不敢真受他们的礼,只连忙拉住,让进屋里坐了坐,问了问功课,两个孩子也拘谨,略说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宝玉看着他们出去,这才长长舒了口气,对我笑道:“可是走乏了,这过个生日,竟比平日还累些。”说着,便懒懒地歪在榻上,闭目养神。我正想问他早膳想用些什么,却听得外面院子里忽然传来一阵咭咭呱呱的说笑声,清脆得如同清晨林间的雀鸟,由远及近,竟是一大群丫头们簇拥着谁,笑着闹着朝这边来了。那欢快的声音,瞬间驱散了方才那一本正经的礼数带来的沉闷之气。宝玉也闻声睁开了眼,唇角漾起一丝笑意,望向门口。这寿星佬的清静,怕是到此为止了。:()红楼梦之花袭人准姨娘上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