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幻境化作品例析(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在黑石板的点化下,类人猿首次学会了使用兽骨当武器和工具,带来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类人猿用兽骨杀死其他动物,为自己猎食,慢慢地也开始用兽骨相互残杀、争斗。

这时,一根兽骨扔向天空,立即化作一艘宇宙飞船——人类进入了2001年。在古典交响乐的伴奏下,人类从史前跃入太空时代。

“猎户座”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宇航员通过监视器与地球上的家人联系,互致幸福。飞船飞临月球。五名宇航员乘坐登月舱,来到神秘的黑色石板前。一名宇航员像类人猿一样,伸手抚摸石板,未发现异常。突然,石板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大家头部好像被电击一般,都失去了平衡。尖叫声来自木星方向。飞船向木星飞去。

地球上的记者通过监视器向宇航员进行采访。飞船上有个实验项目是研究在冬眠状态下,人的生命能维持多久。参加这一实验的有三名宇航员。

飞船的中枢神经是一台名叫哈尔的智能电脑,它能像人一样进行思维和讲话,并具有人的感情、感觉,它负责监护三名处于冬眠状态的宇航员。

宇航员弗兰克的生日是在飞船上度过的。地球上的父母在家中为他准备了蛋糕,并通过监视器祝贺儿子生日愉快。哈尔也向弗兰克表示祝贺。

有一天,哈尔问宇航员戴维:对这次太空探险的神秘任务有没有产生过怀疑?哈尔认为,此次飞行从准备工作开始就极其秘密,令人不解。戴维也不知原委。

后来,哈尔告诉戴维和弗兰克:飞船的通信系统出现了故障。两人准备到飞船外面进行检查前,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但地面中心回答:根本没有任何故障存在。俩人开始意识到哈尔企图摆脱人类控制,便密谋关闭哈尔的智能电脑,将飞船改为由人来驾驶,继续完成到木星探险的任务。但哈尔懂得唇语,从俩人交谈中得知了两个宇航员的计划。乘弗兰克离开飞船之际,哈尔切断了他的生命线,使其在太空中飘浮。戴维乘坐太空器离开飞船想要救弗兰克,但未成功。当他想返回时,被哈尔关在门外。戴维用机械手强行打开舱门,再利用爆破带弹回了飞船。此前,哈尔已经将三名宇航员杀死。

戴维进入飞船后,决心为死去的宇航员报仇,开始拆卸哈尔的智能软件,欲置其于死地。哈尔紧张了,承认自己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表示愿意改正、帮助戴维继续完成探险任务。但戴维不为所动,继续拆卸。哈尔终于“死”了。

戴维在战胜哈尔后,用人工操纵器向木星飞去。此时,地球中心告诉他:18个月以前,在地球上发现了智慧生命的第一个证据,就埋在黑色石板附近近40英尺(约合12米)深的地下。这就证明黑色石板与人类起源有关,同时石板的渊源又与木星有关。400万年前,黑色石板就已存在,但至今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与目的。飞船到木星的任务就是要设法解开这个谜。

飞船在木星附近的太空中飞行。突然,黑色石板也出现在太空中,与宇宙飞船一起遨游。接着,一声巨响,飞船被打入五光十色、如梦似幻的无垠空间中。戴维则回到了1700年前的一间中世纪的卧室里,成了一个百岁老人。然后,黑色石板又在这间卧室里出现,慢慢向**移去。最后,一个新的生命——新的宇宙婴儿——诞生了,并向地球的方向漂浮过去……

于是,在地球上,一个新的物种取代了旧的物种,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赏析:

这是一部典型的科幻影片。

一般的此类作品,或以科幻的手段表现现实,或以科幻的手段展示未来,或截取社会生活的片断,或聚光于星际冲突的暂时……本片的特殊处则是:从一个非常高远的视点,使观众在漫漠恢宏的远古、现在与未来三时段相与为一、更而复始的演变进程中,在产生一种形而下的现实反思的同时,更有一种形而上的感悟与超越。因此,可以说,《2001年太空遨游》是库布里克所创作的对“宇宙中的生命”进行哲学思考与透视的重要篇章。

在这部影片中,以高科技的手段,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的起源:那块巨大的石板(宇宙力量的体现物)教会了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如何使用工具争取生存,以及如何使用武器进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间的生命争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是在不自觉的懵懂状态中,被一种神秘的宇宙力量“塑造成人”的。

之后,随着一根兽骨的腾空而起,一艘宇宙飞船出现在太空中——人类一下子从蛮荒时代进入了太空文明。那么,这艘太空船是否是人类的“伊甸园”、将载着我们游向永恒?

大谬不然。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艘飞船中,宇航员们并没有应该有的欢娱快乐,他们只是被动地从荧屏上接受各种指令、信息,甚至连地球上传来家人对其生日的祝福,也不能使他们脸上出现笑容。这是简单的写实吗?不是。它实际上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类被自己创作出来的物质文明所控制、所压抑,乃至所异化的缩影。

唯恐观众体会不到这一点,影片更用以下情节形象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特殊的一段行程:在飞船飞行过程中,宇宙飞船中的中枢神经、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智能电脑,竟非要置人类于死地而后快。它先杀死进行科学实验、正处于冬眠状态的宇航员,然后又杀死了弗兰克,并企图将戴维永远留在太空中……这些情节内容,便以科学幻想的具象形式,极逼真地表现了人类社会进程中难免的一段历史。当然,影片中,作为人类的代表戴维总算战胜了哈尔,但其间的窘迫、艰难,不也充分体现了此段阶程中人类的尴尬与困境?

人类的未来将会如何?宇宙的生命如何替代?

库布里克安排了一个非常哲理化的幻象结尾:戴维在瞬息万变的太空中迅速老化,接着,宇宙胎儿诞生。这就暗示宇宙生命的一种轮回式再生了——人类死后复生,但绝不是简单的再生,而是宣告“人”这一旧的生命物种在经过黎明—衰老—死亡的进化过程后,已不复存在。一个全新的生命物种势必取而代之。

这,当然只是“一种”关于人类生命、宇宙演进的幻象喻示。

我们尽可以不同意本片的哲学观念,但作为一部科幻影片,它无疑是成功且优秀的。它既是对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充满科学氛围的形象展示,其具体的制作又无处不体现着现代高科技的精华——因此,冠以“科幻作品”之名,当之无愧。

尤其更须指出的,它不是只以感官刺激、恢宏场面来取悦观众的那种现代“高科技杂耍”,而是深远内涵与精湛形式的相与为一。只这一点,便可谓当代科幻化影视作品的楷模了。

[1]转引自李保初:《创作技巧学》,284页,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3。

[2][美]克里斯蒂安·墨尔曼:《世界科幻电影史》,165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3]参见郑雪来主编:《世界电影鉴赏辞典》,三编,723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