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想象的利用(第2页)
这首诗写得很幼稚,用语毫不含蓄,又打不开思路,只好堆砌辞藻,勉强成句。头尾两联二十八个字,其实只说了个“月亮很亮”而已,内容空洞。因此黛玉指点道:“皆因你看的诗少,被它缚住了”,要她“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这里,其实是作者借黛玉之口指出:要想写出好诗,一定要善于想象,多看别人诗作以打开思路。“放开胆子”,一语中的。
于是香菱第二首诗便出来了: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这首诗便写得不很笨拙了:能以花香、夜露来烘托,胆子也放开了。但又“过于穿凿”,过多地拉别的东西来机械比附,还不能跳出别人诗意,这仍不是积极的想象。对于“放开胆子”四字,理解尚属表面。
第三首诗便大不一样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衣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首句起得就很有气势,恰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成的自信心含蓄传出来。因知道寄情于景,第二句便是自我身世的写照了:顾影自怜,吐露了自己精神上的孤寂。颔联用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抒发内心的幽怨,颈联拓展境界,情景并出。至此,已为末联做好了层层铺垫。结句的感叹本来是香菱自己的,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的题目。“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共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所以众人看了都称赞:“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新巧、意趣”是什么?就是有了积极的开创性、突破性的想象——将天上月与地上人,将客观景色与主观心境、自我身世融为有机的一体,使自己的创作有了迥异旁人别作的独自内涵!
曹雪芹仿效初学者的笔调、思路,揣摩他们习作中易犯的通病及在艺术实践中摸索提高的过程,生动地讲明了消极想象与积极想象的不同。此例虽讲的是写诗,但对所有艺术创作(自然包括影视剧的创作)都有借鉴作用。
总之,想象是艺术思维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我们在影视剧创作的构思意向的实现过程中,必须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想象手段。
[1][俄]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1卷,272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3页。
[3][俄]托尔斯泰:《艺术论》,4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俄]魏烈萨耶夫:《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11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5]参见杨敏才、李光:《论科学发现的机遇》,载《哲学研究》,1983(9)。
[6]周昌忠编译:《创造心理学》,205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7]王蒙:《当你拿起笔……》,13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8][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357页、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5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转引自[苏联]A。科瓦廖夫:《文学创作心理学》,程正民译,84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11][美]G。墨菲、J。柯瓦奇:《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46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2]以上两段引文参见高晓声:《谈谈文学创作》,载《长江文艺》,1980(10)。
[13](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14]彭华生、钱光培编:《新时期作家谈创作》,16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15]转引自[苏联]尼基伏洛娃:《文艺创作心理学》,127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16]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30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