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续后汉书的注释与成就(第2页)
[9]郝经:《春秋外传序》,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8,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3页。
[10]郝经:《寿正甫书状》,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13,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0页。
[11]李贤等:《明一统志》卷2《保定府·人物》,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472册,第54页。
[12]苟宗道:《续后汉书新注序》,见郝经:《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24~25页。
[13]郝经:《续后汉书自序》附新注,见《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24页。
[14]郝经:《续后汉书》卷2《昭烈皇帝纪》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27页。
[15]郝经:《续后汉书》卷2《昭烈皇帝纪》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28~29页。
[16]陈寿:《三国志》卷32《蜀书二·先主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4册,第876~877页。
[17]郝经:《续后汉书》卷2《昭烈皇帝纪》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32页。
[18]郝经:《续后汉书》卷2《昭烈皇帝纪》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43页。
[19]郝经:《续后汉书》卷50《孙权传》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456页。
[20]郝经:《续后汉书》卷54《张昭传》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496~497页。
[21]郝经:《续后汉书》卷2《昭烈皇帝纪》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39页。
[22]郝经:《续后汉书》卷73下上《狂士传·王衍传》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6册,第155~156、157~158页。
[23]郝经:《续后汉书》卷76《取汉传·邓艾传》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6册,第193页。
[24]郝经:《续后汉书》卷16《马超传》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159页。
[25]郝经:《续后汉书》卷15《诸葛亮传》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133~148页。
[26]郝经:《续后汉书》卷66中下《文艺传·路粹传议》附新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635~636页。
[2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0萧氏《续后汉书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上册,第450页;又见萧常:《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392页。
[28]萧常:《续后汉书》只设18列传,然其中《诸葛亮传》分上、下两卷,故实际列传卷数为19卷。参见《续后汉书目录》,萧常:《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386页。
[29]周必大:《续后汉书序》,见萧常:《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394页。
[30]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0萧氏《续后汉书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上册,第451页。
[31]冯良佐:《续后汉书后序》,见郝经:《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25页。
[32]周必大:《续后汉书序》,见萧常:《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394页。
[33]萧常:《续后汉书》卷4《章武以来吴魏年表序》,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417页。
[34]萧常:《续后汉书》卷末《义例》,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688页。
[35]萧常:《续后汉书》卷3《建安以来诸侯年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413页。
[3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0萧氏《续后汉书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上册,第451页。
[37]萧常:《进续后汉书表》,见《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4册,第394页。
[3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0郝氏《续后汉书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上册,第451页。
[39]苟宗道:《续后汉书新注序》,见郝经:《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25页。
[40]郝经:《续后汉书自序》,见《续后汉书》卷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第385册,第24页。
[4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0郝氏《续后汉书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上册,第451页。
[42]本章原题《郝经〈续后汉书〉平议》,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中国古籍研究专刊,第49~70页,本书收录时有增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