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郝经生平与理学著述(第2页)
[9]郝经:《先父行状》,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0页。
[10]郝经生年有二说:《先妣行状》云,郝经生于元光元年冬十一月,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6,第14页;《甲子集序》云,郝经生“在甲戌元末,癸未之季数”,即元光二年(1223)年底,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9,第2页。据苟宗道:《郝公行状》,郝经卒于至元十二年(1275)七月,年五十三。由此上推,则经生年应在元光二年(1223)。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5页。
[11]苟宗道:《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行状》,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5页。
[12]郝经:《棣华堂记》,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2页。
[13]郝经:《先父行状》,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0页。
[14]宋濂等:《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11册,第3461页。
[15]郝经:《铁佛寺读书堂记》,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4页。
[16]郝经:《述拟序》,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1,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页。
[17]郝经:《铁佛寺读书堂记》,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4页。
[18]苟宗道:《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行状》,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5页。
[19]郝经:《先妣行状》,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4页。
[20]郝经:《铁佛寺读书堂记》,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6,第14~15页;苟宗道:《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行状》,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6页。
[21]郝经:《万卷楼记》,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5,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页。
[22]郝经:《先父行状》,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0页。
[23]郝经:《万卷楼记》,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5,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页。
[24]苟宗道:《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行状》,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3页。
[25]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7~39,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
[26]苟宗道:《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行状》,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2~25页。
[27]苟宗道:《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行状》,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7页。
[28]卢挚:《元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神道碑铭》,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8页。
[29]参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8、29诸书序文,及苟宗道:《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行状》,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7~28页。
[30]阎复:《元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墓志铭》,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3页。
[31]郝经:《甲子集序》,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9,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页。
[32]延祐五年《中书省移江西行省咨文》,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首,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2~4页。
[33]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3、24、30、27、26、34、35,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
[34]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17、22、16,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
[35]见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15,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8页。
[36]郝经:《先天图赞引》,见《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22,明正德李瀚刊本,1507,第1页。
[37]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90《鲁斋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4册,第30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