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吴师道与金华学术(第2页)
[4]吴师道:《与许益之书》,见《吴师道集》卷11,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198页。
[5]许谦:《答吴正传书》,见《许白云先生文集》卷3,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刊本,1929,第14~16页。
[6]吴师道:《诗集传名物钞序》《仪礼经注点校记异后题》,见《吴师道集》卷15、卷18,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306~307、365页。
[7]吴师道:《代请立北山书院文》,见《吴师道集》卷20,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409页。
[8]吴师道:《请乡学祠金仁山先生》,见《吴师道集》卷20,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408页。
[9]吴师道:《代孙斡卿御史请刊〈近思录发挥〉等书公文》,见《吴师道集》卷20,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411页。
[10]吴师道:《读四书丛说序》,见《吴师道集》卷15,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305~306页。
[11]吴师道:《请传习许益之先生点书公文》,见《吴师道集》卷20,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410页。
[12]吴师道:《节录何王二先生行实寄史局诸公》,见《吴师道集》卷20,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414页。
[13]脱脱等:《宋史》卷438《儒林列传八·何基传》《王柏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第37册,第12979~12982页。
[14]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82《北山四先生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4册,第2761页。
[15]杨维桢:《翰苑集序》,见宋濂:《宋学士文集》卷首,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刊本,1929,第2页。
[16]脱脱等:《宋史》卷434《儒林列传四·吕祖谦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第37册,第12872页。
[17]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36《紫微学案》全祖望案语,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2册,第1233页。
[18]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5《浙东学术》,北京,中华书局,1985,上册,第523页。
[19]吴师道:《战国策校注序》二首,见《吴师道集》卷14,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281~283页。
[20]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1《战国策校注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上册,第462~463页。
[21]吴师道:《敬乡前录序》,见《吴师道集》卷15,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297页。
[22]吴师道:《乡校堂试策问》,见《吴师道集》卷19,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392页。
[23]吴师道:《徐文清公手书杂稿后题》,见《吴师道集》卷17,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359页。
[24]吴师道:《敬乡前录序》,见《吴师道集》卷15,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297页。
[25]吴师道:《敬乡后录序》,见《吴师道集》卷15,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第298页。
[2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8《敬乡录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上册,第522~5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