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二、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测验的性质不同,编制测验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也不相同,但各种测验编制的基本步骤却是共通的(张进辅,曾维希,2006)。一般而言,编制测验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测验目的

在编制测验时,首先要根据需要确定测验的对象、目标和目的,即要明确地知道测谁、测什么和为什么测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检验试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测验对象

测验对象(object),指测量什么人。只有了解被测者的年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资料,编制测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测验目标

测验目标(target),指测量什么。是测学业成绩、能力,还是个性?这也是编制测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仅要明确测验目标,还要尽可能将它具体化,即要考虑测验应包括哪些具体方面,以及通过什么方法和在何种程度上去测量这些具体目标。

3。测验目的

测验目的(purpose),指编制的测验是干什么用的。测验的用途不同,所设计的操作形式、题目形式、题目范围和难度都会有差异。职业测评的目的是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它在研究、咨询、辅导和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开发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具体来说,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预测功能:预测个体在教育训练、职业训练以及未来工作中的表现。

诊断功能:评估个体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并诊断个体在兴趣、价值观和职业或生涯决策等方面的特质。

区别功能:区别出个体的某些特质类似于哪一类的职业群体。

比较功能:依据测量学指标,将个体素质(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等)与某些效标团体相比较,从而观察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

探测功能:了解个体在职业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职业决策、职业适应性的行为、态度,以及能力方面的一般状况,以便提供必要的职业辅导。

评估功能:对职业咨询或辅导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

职业测评包括许多功能,企业需要它,各种组织需要它,个人也需要它。它能服务于人力资源规划,为招聘、安置、考核、晋升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个人择业的参考,是职业规划与开发的基础。职业测评无疑可以实现组织和个人“双赢”的目的。

(二)制订编题计划

编题计划是编制测验的总体构思,它主要有两个用途。①编题计划指明了应该编哪些方面的测验项目以及编多少个项目,因此,编题结束后,可比照计划核对测验项目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领域。②在计分时可按计划百分比确定每类测验项目的分数标准。编题计划要明确的信息主要有两个:一是全面而有代表性的测验内容,不至于使测验题偏离了应测的范围;二是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标明。

(三)编拟题目

编拟题目是测验编制中的重要环节。如果题目编拟不好,测量目标便难以达到,测验计划也难以落实。编拟题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收集资料

一个测验是否有效,取决于该测验是否能够测得研究者所要测的东西,为此,就需要收集适当的测验资料和题目。现成的理论从来都是设计测验题目的最好参考。例如,设计职业兴趣测验,可以按照霍兰德等人的著名理论构架把职业兴趣分为六大类型,来编制相应的题目。专家无疑是设计测验题目的重要资源,在实际操作上,既可以直接邀请专家设计题目,也可以参考专家的有关经验、建议或以往的工作。以人格测验为例,描述人格的术语可作为题目的来源。阿尔波特等人曾总结出17953个描述人的特点的形容词,这些词进行归纳后,就可作为编制题目的参考。

尽管不同性质的测验所依据的资料内容和题目各异,但都必须遵循几个共同的原则。①资料和题目要丰富。资料收集越齐全,编题工作越顺利。例如,编制人格测验,需要收集描述人格特征的大量词汇、临床观察的资料、已有的人格测验量表中的测试题等。②资料和题目要有普遍性。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编制智力类测验时,所收集的资料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地位、不同地区的个人或团体应当是公平的,应尽可能避免特殊知识经验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二是当编制人格测验时,所收集的资料应当能够全面反映某一文化背景中的团体的基本人格特征。③资料要有趣味性。资料的趣味性可以减少被测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动机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2。编写和修订题目

编拟题目常常要经过拟写、编辑、预试和修改等一系列步骤,而且这些步骤可能不断重复,直到将初步满意的题目汇集起来组成一个预备测验。编写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测验项目的取样应当对欲测的心理品质具有代表性,只有测验项目真实反映测量对象的特征时,才能保证测验结果的有效性;②测验项目的取材范围要同编题计划所列项目范围一致;③测验项目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如果是能力测验或学业成就测验,就应该包括各种不同难度的测验项目,以鉴别各种不同能力或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员,如果是人格测验,就应当选编那些在不同方向的备选答案上都有一定人数分布的项目,以鉴别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员;④编写测验项目的用语要力求精练简短,浅显明了;⑤初编题目的数量要多于最终所需要的数量,以便筛选或编制复本;⑥测验项目的说明必须简明。

(四)题目的试测与分析

初步筛选的题目,必须进行测试,并分析题目的性能,从而为进一步筛选题目提供客观依据。

1。试测

题目的优劣,不能单凭主观臆测来决定,必须将初步筛选出的题目组合成一种或几种预备测验形式,并试测于一组被试以获取借以分析题目质量的客观性资料。在试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试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适用的群体,取样应注意代表性,人数不必太多也不可过少。②试测的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似。③试测应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使每个被测者都能将题目做完,以便收集充分的资料使统计分析结果更为可靠。④在试测过程中,应对被试的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如完成试测所花费的时间,题意有哪些不清之处,被试对哪些题目易产生误解以及其他有关问题。⑤试测时应注意保密,对于一些重大的测验,可以分散试测,即把一套试题拆散,分到不同地区或混杂到不同试卷中进行;还可以提前几年试测,使人无法知道何时正式采用。有时在正式试卷中也可安排少量不计分的题目,经过检验分析以供将来使用。

2。项目分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