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乐趣中的点点滴滴发掘德彪西与拉威尔的鲜见室内乐作品(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乐趣中的点点滴滴——发掘德彪西与拉威尔的鲜见室内乐作品

我时常发现,大作曲家总有一些鲜见的却非常好听的音乐,其好听的程度并不亚于人们关注最多的某几部名作,就拿德彪西和拉威尔来说,前者的《大海》,后者的《西班牙狂想曲》,对于最初接触他们音乐的人来说,其实并不容易被接受,反而是一些大家相对不太熟悉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像前者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的奏鸣曲》,后者的一些钢琴独奏作品。这样的例子我遇到过不少,比如勃拉姆斯的《单簧管五重奏》和《圆号三重奏》,就比他的交响曲或钢琴协奏曲更容易被初次听其音乐的人所接受。

或者,有一些作品原本不是管弦乐演奏的,但是人们却更熟悉管弦乐改编曲。像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萨蒂的钢琴小品《**歌舞》还算幸运,至少原作的钢琴版本与改编的管弦乐版本是平起平坐的,而像德彪西的《小组曲》和拉威尔的《鹅妈妈》这两套作品,最初的四手联弹演奏版本似乎快被管弦乐演奏版本顶替了。但我相信,凡是听过这两部作品的两种演奏方式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原作的四手联弹方式更适合表现作品的内容,管弦乐的方式只能在表面上讨好听众。

在下面的文字中,我就从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室内乐类型的作品中,撷取几部精美的佳作,与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情趣与妙处。

为四手联弹而作的《小组曲》和《林达内雅》

这是忧伤哀怨的陶醉,

这是痴情贪恋的疲惫,

这是整座森林在颤栗哆嗦,

颤栗在微风的怀抱中,

这是向灰暗的枝叶丛,

微弱的万籁合唱的歌,

……

这几句诗引自魏尔伦《被遗忘的短歌》的第一段,德彪西曾在1888年将这首诗中的三段谱成歌曲,而1886年至1889年完成的四手联弹作品《小组曲》,也深受其影响,因为这些钢琴小曲与他谱写的歌曲之间有着鲜明的对照。它完成于《贝尔加摩组曲》的前一年,是德彪西早期风格作品中非常可爱的一部。

尽管《小组曲》的管弦乐改编版更为流行,但最初的四手联弹版却更有意境,也更精致。第一曲《在船上》让人联想到一种童话色彩,精致而流动的舒缓旋律,通过钢琴来表现更为恰当,乐曲中部靠后出现的如水中波纹般的效果,预示了作曲家今后创作中惯常使用的诸如波纹、旋涡以及急流式的手法。第二曲《行列》有着优美的摇摆节奏和富于变化的速度,琴声中充满了明亮的色彩。第三曲《小步舞曲》是此组曲的精华所在,亦属德彪西这一时期的杰出之作,全曲优美、精致、轻快、紧凑,有着奇异的幻梦世界的色彩,听来如入仙境。乐曲开始时以精灵般的笛音和号角效果作为暗示,并在结束之处运用力度由弱减至最弱的方式,产生出犹如魔术一般变幻消失的效果。第四曲《芭莱》将我们从童话世界带回到人间,但仍然具有浓郁的幻想风格,中部有一华尔兹段落,属法国芭蕾音乐的范畴。

完成于1901年的双钢琴小曲《林达内雅》(Lindaraja),也许是人们最不熟悉的一首德彪西钢琴作品,它是作曲家将西班牙节奏与音乐语言结合起来的第一部作品,其旋律自由流淌,颇有情趣,会不时让人想起后来的管弦乐组曲《意象》中的《夜之芳馨》,显示出作曲家对安达鲁西亚音乐语言的精确掌握。乐曲本身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着西班牙式的狂野,而是更像一首西班牙的夜曲,异国情调的音乐缓缓流动,带出梦境般的西班牙色彩,乐曲中部的速度稍快,并且力度加强,充满了光感。

为四手联弹而作的《鹅妈妈》

关于拉威尔的《鹅妈妈》,其实是人们原本十分熟悉的一部作品,然而恐怕很多人已经忘记,它的最初的形式是四手联弹,而不是管弦乐。就个人而言,我觉得四手联弹给人的美感要远胜过管弦乐的演奏,实际上,在听到四手联弹的演奏之前,这一作品竟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四手联弹的《鹅妈妈》是特别可爱的,是充满童趣的,是诗情画意的,每一曲都如同美丽的诗篇,展现出浓郁的童话色彩,勾起人们对童年时代的回忆——童年时的快乐和忧伤,童年时的幻想和期待,似乎都糅合在了美妙的琴音之中。按照拉威尔的说法,“在这些乐曲中,我的目的是要唤起童年时代的诗意”。这些乐曲在创作手法上十分单纯,因而以钢琴四手联弹的方式来演奏,会产生出更符合原作精神的效果。

第一曲《森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曲》,出自著名的《睡美人》的故事,音乐描绘的是被施了魔法的公主在森林中沉睡,侍从们随着催眠般的音乐跳起优美的帕凡舞。乐曲优美而典雅,略含着忧郁情调,是整部组曲的前奏曲。

第二曲《小拇指》,讲述被贫穷的父亲遗弃的小拇指为了返回家园,便偷偷将面包屑撒在路上作为路标,然而鸟儿们却将面包屑吃掉了,他因此在森林中迷了路。音乐于沉寂中蕴含着不安的感觉,以此表现森林的静寂和小拇指内心的忧虑。最后,小拇指独自向森林深处走去,音乐随之渐渐消逝。

第三曲《丑姑娘,瓷娃娃女皇》,出自奥努瓦的童话故事《绿色的小蛇》,讲的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因受魔法而变成丑姑娘,一位英俊的王子也被魔法变作一条小蛇,他们一起来到瓷娃娃女皇的领地,希望能恢复原形。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丑姑娘为了重新变得美丽,脱下衣服去洗澡,一些中国人形的小瓷人开始唱歌和弹奏胡桃壳做的月琴和杏核做的二胡。乐曲首尾部分热闹非凡,如同欢快的歌舞,对比性的中间部分是对东方音乐的模仿,钢琴的演奏似有古曲的味道。

第四曲《美女与野兽的对话》,是对德·博蒙童话形象化的描绘。在故事中,有一段美女与因被诅咒而变成野兽的王子之间的对话,美女说:“当我想到你那颗善良的心时,我觉得你根本不是那样丑。”野兽答道:“噢,我的心当然是善良的,但我却只不过是个野兽。”美女又说:“许多人比你更像野兽。”野兽又答道:“如果我有智慧的话,我将对你所说的赞美之词表示我的感激,但我确实只是一个野兽。”最后,美女终于答应了野兽的求婚,于是野兽消失了,一位英俊的、闪光的王子出现在美女的眼前。乐曲中表现美女的曲调单纯而朴实,表现野兽的曲调低沉而厚重,这两个旋律的结合象征着美女与野兽的对话。当诅咒被解除时,音乐达到**。

第五曲《魔法的花园》,延续了第一首乐曲《森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曲》的故事,表现王子来到被施了魔法而沉睡的森林中,他亲吻了公主,于是睡美人便苏醒了。乐曲开始宛如催眠曲一般,表现睡美人在轻摇的花丛间熟睡,然后音乐变得光辉灿烂,表现魔法解除了,升起的太阳散播光芒照耀大地。

为四手联弹而作的《六首古代墓志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德彪西的癌症迅速恶化,并于11月做了一次大手术,这一切令作曲家陷入悲观。而四手联弹《6首古代墓志铭》和双钢琴作品《白与黑》,恰好创作于这两年。到1917年,德彪西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一些作品,包括《12首钢琴练习曲》和三首室内乐奏鸣曲。我们从这些战争期间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德彪西在创作方向上的某些转变,例如进入到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领域——这一风格后来被斯特拉文斯基发扬光大。

《6首古代墓志铭》与彼埃尔·卢维出版于1894年的散文诗集《比利蒂斯之歌》有着一定的关联,这本集子中的散文诗都是以古代主题写成的,由于内容多属情歌性质,故被称为“世纪末的风俗集”,书名中的“比利蒂斯”是一位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女诗人。德彪西曾为其中的三首散文诗谱曲,还作有使用两支长笛、两架竖琴和钢片琴的诗朗诵配乐,为四手联弹而作的《六首古代墓志铭》的标题与散文诗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这些乐曲是关于古代世界的幻想,是对过去年代的怀旧。

第一曲《为祈求潘神,夏天的风神而作》标题引自卢维的第2首散文诗:“让我们唱支牧歌唤醒潘神,夏天的风神。”这首诗描写的是两个牧羊女看守着羊群,一头老鹰掠过上空,橄榄树下的阴影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移,牧羊女们也随着挪动花篮和牛奶罐。乐曲以潘神之笛的旋律开始,琴声悠扬而缥缈,对两个牧羊女的描写可清晰地见于乐曲的后半部分:“他们飘动的声音和芳香从黄昏的天空中远远游移而来。”

第二曲《为一位无名氏的墓碑而作》与卢维的第56首散文诗有关,诗中描写一个女孩领着诗人来到她母亲所爱之人的墓前,墓碑上面刻着:“不是死神将我带走,而是泉边的女神。我披散着金黄色的头发,在闪着光亮的大地下安息。让她为而我哭泣,我从未吐露自己的名姓”。他们长时间默默地伫立着,为这碑文而颤抖。音乐的速度很慢,显得自由、清冷、迷蒙,悲哀的音调“如同远远传来的呻吟”。

第三曲《为令人神往的夜晚而作》可能同卢维第93首散文诗《晚祷歌》有一定联系,其内容是有关恋情的。乐曲以美妙而嘹亮的夜歌为始,随着发展愈发多彩,愈发迷人,朦胧与柔媚的琴声,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息,会令人想到那是一个甜蜜的爱之夜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