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童真的宇宙聆听克拉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因为我已经听到他们的马。”

“孩子,离开我吧,不要行走

在我僵硬的苍白上面。”

鼓声变大了,

骑马的人就在附近正在赶来!

在铁匠的作坊里

孩子已经合上了双眼。

沿着橄榄色的树丛,吉卜赛人

正在来到,青铜和梦幻!

在高处听

还有半合的双眼。

猫头鹰在尖声叫着!

啊,它在树上尖声叫着!

穿过天空传到月亮上

手正在抓住一个孩子。

在完成《黑天使》的同一年,克拉姆创作了著名的《远古儿童之声》,随后又谱写了为电子长笛、电子大提琴与扩音钢琴而作的《鲸之声》,管弦乐《星之子》等作品。其中《鲸之声》是克拉姆最精致迷人的作品之一,采用主题与变奏的形式,其旋律性非常突出,在有些部分甚至十分抒情。全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练声曲(……为时间的开始)”,古朴而自由,男声伴随器乐的演奏发出各种声音,宛如来自远古时代。第二部分:“在‘海洋的时代’主题上的变奏曲”,包括:1。海洋的主题;2。太古代(变奏之一);3。元古代(变奏之二);4。古生代(变奏之三);5。中生代(变奏之四);6。新生代(变奏之五)。主题具有一种悠远的感觉,这种悠远不是距离上的,而是时间上的,五个变奏正是以此为起点的延伸,构成抽象、虚幻、迷蒙、奇异、梦境等特点,最后的变奏在一声锐利的敲击声中结束,同时进入第三部分:“海洋的夜曲(……为时间的终结)”。这一部分是整部作品中最美妙的旋律,带有开始主题的那种悠远感,又显示出无尽的生命活力,而抒情性的旋律则超凡脱俗。在这部《鲸之声》中,克拉姆将我们从大宇宙的混沌之中,带到了远古时代的蛮荒世界,而不论是混沌还是荒蛮,都迸发出了自然的天性与**,我们可以从中听到古老时代的“回声”——这“回声”似乎在发出一种呼唤,那是对心灵的呼唤,呼唤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童真,而这也正是《远古儿童之声》所要讲述的。

《远古儿童之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将众多迥然不同的原始素材并列在一起,比如西班牙吉卜赛人的弗拉门戈舞与巴洛克风格的并列、马勒的回想与东方气息的并列等。作品由五支歌和两首纯器乐曲构成,歌词同样取自克拉姆非常喜爱的西班牙诗人洛卡的有着童话般意境和超现实风格的诗篇。克拉姆曾这样解释自己的这一作品:“我寻求的音乐形象是提高和增强洛卡诗歌中有力而奇妙地萦绕着的形象。我感到这首诗的本意是和一些最基本的事物相联系的:生命、死亡、爱情、泥土的气息、风和海的声音。这些‘初始的概念’体现在原始而又单纯的语言之中,而这种语言能够产生无穷的细致入微的变化。”

这一作品为次女高音、童声、双簧管、曼陀林、竖琴、电钢琴和一组打击乐器而作,其中打击乐器包括了西藏念佛石、日本寺庙的铃、源于非洲的一种高音鼓、雪橇铃、管钟、马林巴琴、颤音琴、板钟琴等有着特殊音响的乐器。为了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克拉姆还用各种手段来改变乐器的音色,比如在电钢琴的琴弦之间塞上凿子,或用穿有纸片的竖琴,或用手指甲在竖琴弦的缠丝上摩擦等。不仅如此,克拉姆还将人声作为一种乐器来使用,比如要求器乐演奏者发出唱、喊、低语等声音,特别是要求次女高音具有乐器般的声音,要求“精湛的技巧”与“内心深处的抒情”统一于一体,而克拉姆认为次女高音德·盖塔妮(DeGaetani)是自己这一作品的最理想阐释者,这位歌者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灵活的音色。

在实际演出中,童声的演唱始终从后台传出,与前台的次女高音的演唱相呼应。第一支歌,非常自由而具有幻想性的:

小男孩儿在找寻他自己的声音。

(蟋蟀王那里有。)

在一滴水里

小男孩儿在找寻他自己的声音。

我要它不是为了说话:

我将用它来做一个指环

于是他会把我的沉默

戴在他的小手指上。

这支歌在次女高音具有即兴性的无词练声曲中开始,唱出哭喊、叹息、耳语、嗡嗡声、颤音和敲击般的咔嗒声;后台的童声用一个纸板喊话筒应答,声音幼稚而胆怯。这支歌之后是第一支器乐曲“古老大地的舞蹈”,以双簧管和各种打击乐器来演奏,有很强烈的节奏,音乐原始而粗糙,具有东方音乐的气息。

第二支歌,沉思地:

我多次在海洋上迷失我自己

那时我的耳中盛满了刚刚采摘的鲜花,

我的舌充满爱情与苦痛。

我多次在海洋上迷失我自己

就像我在孩子们的心里迷失我自己一样。

在迷蒙的背景之上,次女高音极轻地一句一句低吟出歌词,大提琴弓模仿演奏出锯琴的音色,缠绵的意境,迷离的情调,这一切都是那样令人惊异。

第三支歌,精神饱满的和蕴藏着粗犷活力的:

你来自哪里,我的爱,我的孩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