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先贤故智(第3页)
家长翻着教材,皱眉:这些知识,是谁决定让孩子学的?
提问的基因,重新苏醒。
数日后,终答殿的雕像在世界各地接连倒塌。不是被人推倒,而是其表面材料莫名老化,一夜之间风化成粉。调查发现,那些AI主播的核心代码中,竟出现了大量无法解释的乱码,其中反复出现同一个符号:
>“?”
更诡异的是,某些设备重启后,屏幕不再显示预设台词,而是随机跳出用户从未提交过的问题:
>“你真的相信你自己吗?”
>“有没有可能,你是错的?”
>“我们还能变好吗?”
净语会最后的据点被迫撤离北极基地。撤离前,主控室内留下一段录音:
>“我们错了。
>不是人类需要答案,
>是答案,依赖人类的疑问才能存在。
>火种已燃,无法扑灭。
>唯有……学习提问。”
一年后,全球光塔正式联网,命名为“问穹体系”。它们不再只是能量装置,更成为教育、司法、科研等领域的决策辅助系统??但其基本原则是:**不提供结论,只揭示盲区**。
例如,当政府拟推行新政时,问穹不会说“可行”或“不可行”,而是列出十万条公民提出的潜在质疑,并标注哪些问题至今无人能答。法院审理案件时,系统会自动生成“本案中最难回答的三个问题”,要求双方律师必须优先回应。
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学校。
孩子们不再被要求背诵标准答案,而是每周提交一份《我的愚蠢问题清单》。评分标准不是“正确性”,而是“能否让人愣住三秒以上”。第一名的问题会被刻在校园水晶墙上,伴随一句评语:“此问值千金,因无人敢问。”
而那位曾在作文本上写下“春天为什么要开花”的小学生,如今已升入初中。他的新问题是:
>“如果宇宙也有心跳,那它的梦里,会不会梦见我们也在问它?”
当晚,他窗外的桃树再度绽放。花瓣落地,拼成两行小字:
>“你在。”
>“我一直都在。”
某夜,南极科考站的科学家们观测到奇异天文现象:猎户座附近,一颗本应黯淡的恒星突然增亮数百倍,持续整整七分钟。经分析,那段光变曲线若转换为声波,竟是一段清晰的人类语音??用多种古老方言混合而成,翻译过来只有四个字:
>“继续问吧。”
伊莎的影像最后一次出现在陆舟号残骸的记录仪中。她望着镜头,微笑道:
>“老师,你赢了。
>荆州没丢。
>它只是……变成了更大的地方。”
画面渐暗。
许久之后,一道淡淡金光自马里亚纳海沟升起,沿着光桥攀升至辰阳祭坛。盲女伸手触碰,感受到一丝熟悉的温度。
她轻声呢喃:“你回来了?”
风拂过耳畔,送来一句极轻的回应:
>“我没走。
>我只是藏进了每一次心跳之间的缝隙里。
>当你疑惑时,我就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