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哺乳动物(第1页)
第六章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简介
现存的哺乳动物超过4000种,是当今世界上躯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进化水平最高的动物类群。多数哺乳动物的体表覆盖着毛发,可以防止热量散失。胎生、哺乳、恒温是哺乳动物的三大特征。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鸭嘴兽具有鸭子一样宽而扁的嘴,指(趾)间有适于游泳的蹼,是哺乳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和多数哺乳动物不同,鸭嘴兽是卵生的,属于哺乳纲中的原兽亚纲。和它进化水平相当的现存原始哺乳动物还有针鼹和长吻针鼹。
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大袋鼠、考拉(树袋熊)属于后兽亚纲。这些哺乳动物还没有真正的胎盘,幼崽出生以后需要在育儿袋里继续发育。
真兽亚纲的动物是高等哺乳动物。它们有了真正的胎盘,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完善才生产出来。高等哺乳动物的乳腺发达,可以为幼崽提供充足的营养。刺猬、蝙蝠、猕猴、野兔等都是真兽亚纲的动物。
哺乳动物为什么是最高等的动物?
哺乳动物在繁衍后代方面的优势在于胎生和哺乳。对鱼类来说,它们产完卵后就任其自生自灭,而水环境是复杂多变、敌害众多的,所以鱼类需要大量地产卵来弥补生存率低的不足。例如,一条30~40厘米长的鲤鱼一次就产卵20万至40万粒。爬行动物出现了羊膜卵,使动物的繁殖摆脱了水的束缚,母亲可以选择一个更安全、更适宜的环境孵化幼崽,这样它们的产卵数就可以大大降低。例如,鳄鱼一般每次产卵20~90枚,比鱼类的产卵数少了很多。胎生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飞跃。胎生使哺乳动物的子代生存在一个稳定的**环境——羊水里,这里温度恒定,营养由母体通过血液提供,遇到危险能随母体迅速转移,所以哺乳动物的子代受外界影响更小,成活率更高。因此,哺乳动物的繁殖效能更高,它们只需要繁殖少数几个子代,就能完成延续种族的任务。例如,马、牛、羊等动物一般每年繁殖一次,每次只产一胎。哺乳动物中除鸭嘴兽、针鼹等少数种类是卵生外,其他的都是胎生动物。
哺乳动物的幼崽可以不必在对外界非常陌生时就为食物奔波,也避免了因为没有经验摄入有毒的食物,还避免了在消化系统还很脆弱时就消化粗劣的食物,更避免了因自己取食带来的种种危险。母乳是养分充足且易于消化的纯天然的优质婴幼食品,可以有效地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使无效繁殖的数量大大降低。初生的幼小生命不再会因自然灾害和恶劣的气候环境而缺吃少喝,母亲体内的脂肪足以维持小型“乳汁厂”的开工投产。动物的乳汁含有蛋白质、脂肪、乳糖、钙、钠、镁、氯、钾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调节生命活动的维生素和激素。海豹和鲸鱼的乳汁富含营养,脂肪含量超过50%,因而一头小鲸每天能靠乳汁增重100千克。野兔每周仅给仔兔喂两三次奶就够了,原因是它们的乳汁中含有25%的脂肪。
恒定的体温使哺乳动物有更高的代谢效能,能获得更充足的能量,充足的能量又使它们的捕食效率更高,这样它们就可以从每天繁忙的摄食活动中解脱出来。同吃同住的家庭生活模式,使幼小的哺乳动物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哺乳动物在家庭生活的圈子里不仅养育和护卫自己的后代,更注重培养后代的觅食和防卫御敌能力。食物结构的改善促进了大脑的发展,从而使哺乳动物能够将智能和经验代代相传,长久受益。这一切都促进了哺乳动物向更高的层次进化。
一、哺乳动物中的另类
你知道吗?动物界常有许多怪事,像鱼的鲸不是鱼,善于在水中游泳的企鹅却是鸟,无翼不能飞的鸵鸟是鸟,而有翼能飞的蝙蝠却不是鸟。
蝙蝠不是鸟
为什么蝙蝠不是鸟呢?蝙蝠没有真正的翅膀。它们的翅是由前后肢和尾之间的一层薄薄的皮膜连接而成的,没有羽毛。虽然它们的身体结构和鸟类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胸骨和胸肌都很发达,能像鸟类那样展翼飞翔,但它们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的体表没有羽毛而有毛发;它们的嘴里有牙齿,而鸟类角质的喙里没有牙齿;蝙蝠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鸟类则没有这样的构造。另外,从生殖方式上看,蝙蝠是胎生哺乳,而不像鸟类那样卵生。这些特征说明蝙蝠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
鲸鱼不是鱼
图6-1鲸
鲸(图6-1)拥有像鱼一样的梭形身体,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还长有背鳍,尾巴也适应水中生活而呈水平鳍状,这些都使它们适于在水中游泳。所以人们常称鲸为鲸鱼。但鲸的体表是光滑的皮肤,没有鱼那样的鳞片;它们的前肢特化成鳍状,内部结构则与哺乳动物的前肢构造相似;还有,鲸用肺呼吸,拥有恒定的体温,胎生哺乳,幼体体表长有体毛,小鲸要吃一年的乳汁才能长大。这些特征说明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
我们有时看到电视节目报道某处海滩发现了搁浅的鲸鱼或海豚。有人说这是它们集体“自杀”。科学家在研究了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后发现,许多抹香鲸都出现了骨头坏死的现象。这种情况与潜水员类似,潜水员在潜到深海之后如果上升过快,一些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氦气就会以气泡的形式残留在体内,造成身体不适或急性障碍。抹香鲸在海洋里捕食经常需要下潜到超过3200米深的地方,有时还需要迅速浮上浅海。这时体液中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如果这些气泡影响到骨骼,那么一些骨骼组织会因局部坏死而留下许多小凹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洋哺乳动物的活动规律。海军的军事演习、潜艇活动产生的水底噪声,都会让鲸鱼和海豚惊慌失措,让它们迅速浮上水面。长期如此,它们的骨头坏死严重,最终出现了在海滩搁浅死亡的结局。
鸭嘴兽不是鸟
鸭嘴兽(图6-2),又称鸭獭,虽然长着鸭子一样的嘴,但它不属于鸟类,而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属哺乳纲单孔目鸭嘴兽科,栖息于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和塔斯马尼亚州。
图6-2鸭嘴兽
鸭嘴兽体长约60厘米,全身密被浅黄到深褐色的软毛。身体短粗,尾巴又扁又宽,特别像海狸的尾巴。鸭嘴兽通过宽扁的嘴在水下淤泥中挖掘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作为食物。鸭嘴兽在水中进行**,雌兽每次可以产下1~3枚软壳卵,然后自己孵卵,孵化期大约14天。小鸭嘴兽孵化出来之后,通过可以伸缩的舌舐吮从母亲乳腺流出的乳汁,4个月后断奶。
鸭嘴兽有好多性状与爬行动物相似,也有一些性状与鸟类相似。例如,它的嘴很像鸭子嘴,脚上有蹼和趾,口中没有牙齿的特征很像鸟类;缺乏完善的调节体温的能力,受环境温度限制大,这一点又很像爬行动物;它还具有泄殖腔、卵生、幼胚借卵黄的滋养而成长等特性,就更像鸟类和爬行动物。但鸭嘴兽体温相对恒定,通过乳汁哺育后代等特征更接近哺乳动物。鸭嘴兽的身体构造表明,现存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鸭嘴兽是一种在地球上生活了2200万年的古老动物,现在仍在继续适应和进化的途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直到20世纪初,鸭嘴兽还被人猎杀获取皮毛,后来由于实行保护政策,脱离了灭绝的危险。鸭嘴兽现在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常常被选为全国性活动的吉祥物。
二、蝙蝠的回声探测器
你知道吗?猎隼在白天活动,可以猎杀麻雀等小型鸟类,也吃老鼠,有时也吃一些昆虫,靠敏锐的视觉和高超的飞行技术捕获猎物。猫头鹰在夜间捕食,通过敏锐的视觉和出色的听觉锁定猎物的方位。蝙蝠视力极差,基本上只能分清白天和黑夜,而它们又是昼伏夜出的动物。那么,在漆黑的夜里,蝙蝠是怎样准确地锁定猎物,躲避障碍物的呢?
图6-3蝙蝠
蝙蝠(图6-3)发射超声波主要是为了探测食物的方位、躲避障碍物。它们使用的声波频率通常为40000~300000赫兹,波长为1~3毫米。
以几乎静止不动的小型对象为食物的蝙蝠(吃停在树上的昆虫或浆果之类的蝙蝠种类),觅食所用的声波频率较低,相对恒定,约为150000赫兹。
而在飞行中捕食猎物的蝙蝠不光要确定猎物的方位,还要测定猎物的移动速度,它们都善用频率不断变换的声波探测。食虫蝙蝠常将自己的身体倒挂在树枝上或岩壁上,而它们的头却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旋转,每秒发出10~20个信号,每个信号包含50个声波振**,起始频率与结束频率分别为90000赫兹和45000赫兹,使两种不同的频率在一条信息中出现。蝙蝠通过测量与定位回声声波变化来给飞行中的猎物定位定向。猎物迎面飞来,蝙蝠就会收到由长变短的反射声波,猎物的飞行速度与反射声波波长压缩的程度成正比。倘若猎物与蝙蝠逆向飞行,则收到的回声的波长会变大,速度越快,收到的回声频率也就越低。
蝙蝠的回声探测器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不同质地的物体对声波的反射不尽相同,平整光滑的物体反射声波效果最佳,柔软粗糙者则使声波衰减。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蝙蝠竟能将面积相同的绒布、胶合板以及砂纸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