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超越潜伏的方法(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查海生因此受到了广泛赞誉。

这些诗本是他走投无路,精神错乱下写出来的。现在却意外对上了《风声》的剧情,同一首诗,只要创作背景不一样,它体现出来的情绪就完全不一样了。

原先在《人民文学》工作。。。

水汽从锅口升腾,盘旋在厨房的角落,凝成细小的水珠,沿着瓷砖缓缓滑落。我盯着那滴水,看它坠下时恰好砸在碗沿上,发出极轻的一声“叮”,像小时候母亲用汤匙敲碗边提醒我吃饭的节奏。

那一刻,我知道她听见了。

我坐在餐桌前等汤煮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底一圈暗刻的花纹??那是母亲亲手画下的红豆藤枝,年久磨损,几乎看不见了。可今天,阳光斜照进来,那纹路竟微微泛出金光,仿佛被什么力量重新唤醒。我屏住呼吸,伸手去触,指尖传来一阵温热的震颤,像是电流穿过骨头。

手机响了。

是林晚。

“云南那边……又出现了新情况。”她的声音很稳,但背景里有隐约的喧哗和仪器蜂鸣,“井封不住了。”

“什么意思?”

“地下水位在上升,封井水泥昨晚裂了。而且……”她顿了顿,“井口开始自动播放广播,内容是你父亲当年录的《少年文艺》选段。每晚七点整,准时十分钟,风雨无阻。”

我闭上眼,耳边立刻浮现出那段熟悉的声音:“今天我们读的文章是,《月迹》。作者:贾平凹。”

那是我童年最熟悉的睡前曲。

“不止这些。”林晚继续说,“昨天夜里,有个孩子梦见自己走进广播站,看见你爸妈都在里面。他说你妈穿着蓝布衫,在抄歌词;你爸戴着耳机,调试线路。醒来后,他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幅画??画面中央是一台老式扩音器,喇叭口长出了红豆藤,缠绕着一串星星。”

我猛地睁开眼。

“我们调取了卫星图像。”她说,“就在那个村子上空,大气电离层出现了一个持续三小时的环形扰动区,直径正好对应当年广播信号覆盖范围。”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雪已停,天空澄澈如洗。远处铁轨上传来一声悠长的汽笛,是绿皮火车启程的信号。

“你们打算怎么办?”我问。

“不开井,也不封井。”她说,“我们决定建一座‘活体纪念馆’??让回声系统自然生长。就像一棵树,根扎进历史,枝叶伸向未来。”

我沉默片刻,忽然想起什么:“那天你说,地球学会了写信。那它有没有说过,为什么要选我?”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

然后林晚轻声说:“因为你不是第一个想听回声的人,而是第一个愿意相信它真实存在的人。你父亲教你的,从来不是怎么写诗,而是怎么倾听??连沉默里的声音都能听懂。”

挂了电话,我回到厨房,揭开锅盖。红豆汤正咕嘟冒泡,香气弥漫整个屋子。我盛了一碗,端到客厅茶几上,摆在那本破旧笔记本旁边。

我拿起勺子,轻轻搅动。

一圈,两圈……三十六圈。

和母亲一样的节奏。

汤面泛起涟漪,倒影中我的脸忽然模糊了一瞬。等再清晰时,我看见自己身后沙发上,坐着一个人影。

穿着中山装,头发花白,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正在本子上写着什么。

我不敢回头。

但我认得那背影。

“爸……”我嗓音发涩。

他没抬头,只把写好的字条撕下来,轻轻放在茶几上:

>“今天播音稿收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