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推荐50部必看的欧美政治片(第2页)
34。《地下》(Underground,法、南斯拉夫、德,1995)
35。《摇尾狗》(WagtheDog,美,1997)
36。《惊爆十三天》(ThirteenDays,美,2000)
37。《血腥星期天》(BloodySunday,爱尔兰、英,2002)
38。《再见,列宁!》(GoodBye,Lenin!,德,2003)
39。《华氏9·11》(Fahre911,美,2004)
40。《V字仇杀队》(VforVea,美、英、德,2005)
41。《窃听风暴》(DasLebenderAnderen,德,2006)
42。《末代独裁》(TheLastKingofSd,英,2006)
43。《浪潮》(DieWelle,德、2008)
44。《明星总理》(Ildivo,意、法,2008)
45。《福斯特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美、英、法,2008)
46。《灵通人士》(IntheLoop,英,2009)
47。《影子写手》(TheGhostWriter,德、法、英,2010)
48。《总统杀局》(TheIdesofMarch,美,2011)
49。《林肯》(Lin,美,2012)
50。《惊天危机》(WhiteHouseDown,美,2013)
[1]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217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郝建:《影视类型学》,20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见《Z》,载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subview599255110275。htm?fr=aladdin。
[4][法]夏尔·福特:《法国当代电影史》,朱延译,251页,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5]郝建:《影视类型学》,22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郝建:《影视类型学》,22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PeterRoffmanandJimPurdy。TheHollyroblemfilm:Madness,despair,andpolititheDepressioies。Bloomington:IndiayPress,1981:261。
[8]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例》,16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法]洛朗·蒂拉尔:《奥利弗·斯通谈创作》,石泉译,载《世界电影》,2000(6)。
[10]孔朝蓬:《〈华氏9·11〉:纪录电影真实性的局限》,载《吉林艺术学院院报》,2006(3)。
[11]程晓鸿:《“我不想让它只成为一块小邦迪贴”——访〈华氏9·11〉导演迈克·摩尔》,载《新闻周刊》,2004(26)。
[12]程晓鸿:《“我不想让它只成为一块小邦迪贴”——访〈华氏9·11〉导演迈克·摩尔》,载《新闻周刊》,2004(26)。
[13]唐小茹:《〈华氏9·11〉叙事策略分析》,载《电影文学》,2005(2)。
[14]见http:s。gj201309-075257310。shtml。
[15]唐小茹:《〈华氏9·11〉叙事策略分析》,载《电影文学》,2005(2)。
[16]程晓鸿:《〈华氏9·11〉——一部纪录片的奇迹》,载《新闻周刊》,2004(26)。
[17]程晓鸿:《〈华氏9·11〉——一部纪录片的奇迹》,载《新闻周刊》,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