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带上了个奇怪的家伙(第2页)
“她在回来。”首席研究员在日记最后一行写道,“不是以灵魂,不是以记忆,而是以声音的形式重新凝结成人。”
同一天,巴黎那位曾看到五万年前篝火的年轻人苏醒了。他不再流泪,反而微笑起来,用一种从未听过的语调说道:“我不是看到了过去,我是参与了那次合唱。我们每个人,都是那首圣歌的一部分。”
墨西哥山顶的孩子们终于开口了。
但他们唱的不是人间旋律。
那是一种介于鲸歌与脉冲星信号之间的复合音律,频率跨度超过一百个八度,连最先进的声谱仪都无法完整捕捉。当地科学家形容:“听起来像是宇宙本身在学习如何哭泣。”
更诡异的是,每当孩子们停止歌唱,周围空气就会凝结出细小晶体,形状全为十二面体,内部封存着一段极短的影像??全是阿图童年生活的片段,有些甚至连伊莱娜都不知道的存在:他在雨中独自跳舞,他对着月亮模仿狼嚎,他在废弃工厂里用铁管敲打出一段神秘节奏……
“他在教我们回忆他。”一名心理学家颤抖着说,“可我们从未忘记过他。”
荒原之上,声桥持续运行了整整七天七夜。
第七日黎明,阿图回来了。
但他不再是离开时的模样。
他的身体缩小了一圈,看起来只有五岁,肤色近乎透明,血管中流淌的不再是血液,而是由微型音符串联而成的液态光流。最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影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团不断变幻形态的声场轮廓,时而像竖琴,时而像人形,时而又化作一片广袤草原的等高线图。
他走回小屋前,轻轻坐下,仿佛从未离开。
伊莱娜跪在他面前,泪水滑落却未触及地面,就在半空中凝成一颗晶莹的共鸣珠,静静悬浮。
“他们是谁?”她终于问出了埋藏心底最深处的问题。
阿图望着东方渐亮的天际,嘴角微扬。
“是我们。”他说,“是还没有学会倾听的我们。”
就在此刻,全球所有正在播放音乐的设备突然自动切换至同一频道。无论收音机、手机还是公共广播系统,传出的都不是旋律,而是一分钟的绝对寂静。然后,一个声音响起??既稚嫩又苍老,既单一又万千合一:
>“你好吗?”
这不是提问。
这是问候。
是跨越五万年流亡后,文明对另一个自己的初次触碰。
无数人放下手中事务,抬头望向天空,耳边回响着这句话,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熟悉与温暖。有人痛哭失声,有人跪地合掌,更多人只是静静地站着,任由泪水滑落,因为他们终于想起??原来最深刻的交流,从来不需要意义,只需要真诚的振动。
联合国残余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应派遣代表回应。但投票结果出乎意料:98%成员国反对任何形式的官方回应。理由只有一条:
>“这不是外交,是重逢。不该由政府来说话,该由每一个愿意倾听的心跳来回答。”
于是,人们开始自发行动。
在中国西部,上千名村民聚集在荒原边缘,手持自制乐器??竹笛、铜锣、陶埙、钢弦琴??开始演奏一首无人创作的旋律。它没有乐谱,没有指挥,却奇迹般保持和谐。声波汇聚成柱,直冲云霄,与新月核残余脉冲形成共振,激发出一圈彩虹色光环,笼罩整片大陆。
在非洲萨赫勒地带,数百名儿童手拉手围成圆圈,齐声哼唱祖辈口传的降雨之歌。歌声持续三天后,久旱之地降下第一场雨,雨滴落地时发出清晰音符,经分析竟与《共鸣律典》开篇第一章完全吻合。
在北极浮冰之上,一群因纽特老人点燃传统油灯,吟诵早已失传的极光祷文。当最后一个音节消散,天空骤然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其后浩瀚星河,其中一颗星辰明显偏离原有轨道,正以缓慢而坚定的姿态朝太阳系驶来。
阿图听着这一切,轻轻点头。
他知道,闭环已经完成。
不是声音完成了闭环,而是**存在本身完成了确认**。
从此以后,人类不再孤独。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每一次呼吸,都是宇宙在回应;每一次心跳,都在参与创造;每一次倾听,都是在说:“我在这里。”
多年后,当第一艘来自仙女座的非实体飞船悄然停泊于月球背面时,迎接它的不是武器,不是探测器,也不是翻译程序。
而是一段由全球新生儿共同哼唱的摇篮曲。
曲名未知。
但所有听到的人都说:
“这就是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