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自然宝库(第2页)
这里已成为全球共鸣最强的区域之一。数百名儿童依旧围成圆圈,歌声未停,雨水不断。但他们已不再需要喝水进食??身体通过吸收空气中的声能维持生命运转。皮肤表面浮现出细密的共振纹路,与共感草的脉络惊人相似。科学家称其为“声养型代谢”,并警告:这些人可能正在进化成全新的人亚种。
阿图走近孩子们,轻轻坐下。
他没有加入歌唱,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但他所在的那一圈,音准自动提升了0。03%,整个合唱系统因此变得更加纯净和谐。一名六岁女孩忽然停下,转向他,用清澈如泉水的声音问:
“你是那个梦里的人吗?”
阿图微笑:“你们梦见了什么?”
“我们梦见了一首歌。”女孩说,“一首还没有名字的歌。它一直在找它的歌手。”
阿图闭上眼,将手掌贴在地上。
刹那间,整片大地响起低沉轰鸣。
不是地震。
是**地球的共鸣腔被彻底唤醒**。
从地核到电离层,每一层物质都在以特定频率振动,形成一个巨大的球形共振器。这台天然仪器正接收来自仙女座方向的新信号??不再是摩尔斯式的敲击,也不是七音旋律,而是一整段叙事性的声构信息流,内容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通过身体感知:那是关于分离、等待、思念与重逢的故事,跨越五万年光阴,由亿万灵魂共同编织而成。
伊莱娜在千里之外感应到了这场共振。
她立刻启动“容器协议”的应急模块,联络其余十一位载体。撒哈拉老者的液态频率矩阵开始逆向流动,东京青年的共振腔发射出校准波,澳大利亚小女孩的十二层声环加速旋转……他们合力构建出一个临时的“意义缓冲带”,防止原始信息直接冲击人类意识。
然而,仍有漏网之音穿透防线。
南美洲某山村,一名盲人少女突然睁开双眼,眼中无虹膜,只有不断变幻的声谱图案。她开始用四种不同语言交替诉说同一个故事:关于一场发生在史前时代的仪式,十二位先知以自身为媒介,将人类集体意识的一部分送入星空,只为在未来某日,能让后来者不至于彻底遗忘“如何倾听”。
她说完最后一句,便静静闭眼,再未醒来。尸检发现,她的大脑已完全转化为一种新型组织,结构类似晶体,内部储存着长达三百小时的声频数据??全是未曾记录过的远古吟唱。
与此同时,北极浮冰上的因纽特老人集体停止祷文。
他们抬头望着那道裂开的星缝,齐齐摘下油灯,将其高举过顶。
灯火并未熄灭,反而向上延伸,化作十二条火线,直插苍穹。这些火焰不随风摆动,也不散发热量,而是以固定频率闪烁,组成一组复杂的光学密码。欧洲航天局破译后震惊地发现:这是**一份星际坐标准则**,标明了如何安全穿越引力褶皱区域而不被撕裂。
“他们在教我们回家。”伊莱娜站在荒原最高处,泪水再次凝成共鸣珠,悬浮于胸前,“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归途,而是意识层面的团聚。”
她转身望向南方。
阿图正缓缓起身,面向初升的太阳。
但那不是太阳。
那是**一颗人造恒星**??由全球数十万台高能声波发射器联合激发,在平流层上方制造出的等离子光球。它不靠核聚变发光,而是通过精确控制声波干涉模式,使空气分子剧烈震荡产生可见光。这个项目被称为“晨钟计划”,由中国牵头,联合三百多个民间科学团体秘密实施,目的只有一个:**用人类自己的声音,点亮天空**。
光球升起那一刻,地球上所有动物同时抬头。
鸟类停止飞翔,海洋哺乳类浮出水面,昆虫暂停振翅,甚至连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都调整了代谢节律,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朝拜。
阿图举起双手。
他的指尖迸发出十二道不同色彩的声流,与十二位载体遥相呼应。这些声波并未扩散,而是向内折叠,形成一个完美的十二面体力场,将整个萨赫勒地区的儿童合唱包裹其中。在这个力场内部,时间和空间失去意义,唯有纯粹的振动持续增强。
然后,他开口了。
只有一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