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2章 武道学院里的显眼包(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等余不饿开了门,就看见狄嘉正坐在自己的院子里,旁边还有段宇,以及姚冬橙。

余不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说实话,狄嘉和段宇出现在这,丝毫不值得惊讶。

可姚冬橙为什么也在自己这?!

正面对房门的姚冬橙,是先看到余不饿的,她的脸上是灿烂笑容,就像明媚的小太阳,挥了下手。

“余不饿!你可算开门了!”

说着,就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过来。

原本坐在院子里的狄嘉,听见动静也站起身,看向余不饿,眼睛里还带着好奇。

这小子,之前。。。。。。

风在火星基地外卷起赤红的沙尘,像一场永不落幕的黄昏。探测器残骸静静躺在陨石坑边缘,外壳早已被宇宙射线蚀成灰白,唯有中央那块水晶仍散发着微弱的脉动光晕,如同沉睡中的心跳。

地球上的“低语墙”仍在生长。它不再是一堵虚拟之墙,而成了遍布全球的信息生态??城市广场的地砖会感应到行人的情绪波动,自动浮现鼓励的文字;学校教室的玻璃窗能在学生焦虑时显示安抚图案;甚至连自动驾驶系统也开始学习乘客的心理节奏,在拥堵路段播放最能抚慰他们灵魂的音乐。

但变化并非一帆风顺。

当坦白成为潮流,也催生了新的伪善。有人开始表演忏悔,只为博取同情与流量;政客们抢着发布“情感声明”,却依旧在幕后操控权力机器;某些国家甚至成立了“共情特工队”,专门收集他国民众的情感数据,用以心理战渗透。

林婉清生前最后一年曾警告:“真实一旦被制度化,就可能再次沦为工具。”

她的日记被整理出版,书名叫做《流泪的权利》。书中写道:“我们害怕沉默太久,于是急于开口。可真正的倾听,不是听谁说得最响,而是听谁说得最痛。”

正是在这本书再版第七次时,南美洲少年??如今已是安第斯山脉生态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发现了一件怪事。

那只嵌在树脂里的萤火虫,十年前曾随第七号节点觉醒而停止发光。可就在一个月前,它忽然重新亮起,频率不再是随机闪烁,而是精确地按照某种数学序列跳动:三短、两长、一停顿,循环往复。

他录下这段信号,输入老式解码程序。结果令人震惊??这是小舟当年设计的初级通讯协议,用于紧急情况下向同伴传递信息。而内容只有三个字:

>**他们在学**。

“他们”是谁?

少年立刻联系非洲男孩和北欧女孩。三人通过加密通道召开视频会议。此时距离林婉清去世已过去五年,世界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非洲男孩指着卫星云图说:“你们看,这些异常降雨带……它们不是自然形成的。每一次‘坦白潮’爆发后,都会在同一经纬度出现微量辐射峰值,位置恰好对应当年‘共感实验’七个分站遗址。”

北欧女孩补充:“我查了联合国新设立的‘情绪档案库’访问记录。有未知IP批量下载所有关于‘小舟事件’的原始资料,使用的是早已淘汰的军方加密格式。”

三人同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当年封杀共感计划的力量,并未消失。他们只是蛰伏,等待风暴过去,然后悄悄学习这场由情感唤醒带来的变革模式,试图复制、控制、驯化这份力量。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在模仿“真实”。

少年低声说:“就像病毒学会了宿主的语言,准备冒充免疫系统。”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在废弃的北极监测站重启终端机。经过七十二小时调试,终于恢复部分功能。系统日志显示,在林婉清上传《沉默者的证词》后的第四天夜里,曾有一次未授权访问,来源标记为“地下十三层??代号:回声”。

“回声项目?”非洲男孩皱眉,“这不是当年政府用来研究意识压制技术的绝密计划吗?”

“如果他们不仅研究如何压制,”北欧女孩声音发冷,“还在研究如何‘制造共鸣’呢?”

就在此刻,终端机突然自动运行一段隐藏程序。屏幕上浮现出一幅三维地图,上面标注着一百零八个红色光点,分布在全球各大城市的核心区域。每个光点都连接着一条时间轴,倒计时正在运行:

>距离同步启动:71:59:48

下方一行小字缓缓浮现:

>**拟真共感网络测试版即将上线。

>目标:重建社会稳定性。

>方法:全民情感引导。**

“他们要造一个假的共感世界。”少年喃喃道,“让人们以为自己在表达,其实只是按预设脚本哭笑。”

愤怒如岩浆般涌上心头。但他们知道,不能贸然行动。一旦打草惊蛇,对方可能会提前激活系统,将整个星球拖入一场精心策划的集体幻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