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理论应用(第1页)
第三节理论应用
认知信息处理论的临床应用对医疗健康许多专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成为心理学者研究与压力有关的疾病、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主要课题之一。这一研究取向有下列假设:
1。认知(归因、信念、预期、关于个人与他人的记忆等)是决定人们感受与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学者对人们的所思所言会有研究的兴趣。
2。对认知的研究倾向于重视情境特殊性或情境分类,虽然学者也承认有概化性的预期与信念。
3。心理疾病被认为是由于对自我、他人及世界发生的事件有扭曲、不正确或不良的认知。不同形式的疾病源自不同的认知或信息处理方式。
4。错误、不良的认知会导致问题行为与感受,并进一步导致问题的认知。因此,自我预言实现的循环会发生,因为人们会朝向肯定与维持其扭曲信念的方向去行动。
5。认知疗法涉及治疗者与患者双方共同努力以找出产生困难的扭曲、不良的认知,然后以更实际、适应的认知取代。这种治疗取向较为主动、结构化且聚焦目前。
6。与其他取向相比较,认知取向不重视潜意识。此外,该取向重视改变特定、有问题的认知,而非整体的人格的改变。
习栏7-5
信息处理不足引发行为问题
认知理论的一个推论是一些问题反映了基本认知或记忆功能的不足:注意、分离和组织信息等。例如,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再认刺激,如字母(Miller,Sap;Braff,1979;Steronko&Woods,1978)。目前还不清楚是否这一结果暗示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或是否在只在感觉上有影响。然而,这个问题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者在生活中的困难。
另一认知理论观点指出注意能力有一个极限。如果你过于注意一些事情而不是你想要做的事,你在你要做的事情上就会变得效率低下。注意资源被无关事情所抢夺,就会使你学习变得困难。例如,焦虑占用了注意的资源,会使处理其他事情变得困难(al。,1993;S&Whitney,1992)。有考试焦虑或社交焦虑的人当焦虑发生时做事效率就会降低。一个类似的证据被用来研究抑郁相关的缺陷(p;Giannopoulos,1993;Kuhl&Helle,1986)。
一些发散注意的类型也可能导致问题(Crick&Dodge,1994)。例如,过分攻击性的孩子不会注意到其他孩子的意图的线索(Dodge,1986;Crick&Dodge,1990)。结果,他们经常误判他人的意图并有过激反应。的确,他们经常抢先出手(Hubbard,Dodge,,p;Schwartz,2001)。这对有暴力倾向的成年人也成立(Holtzworth-Munroe,1992)。
为什么人们以效率低下的方式运用注意呢?他们的图式导致他们这么做。图式的作用之一是告诉你在一个新事件中去哪里寻找信息:你寻找符合图式的信息。因此,一个有偏向或不完善的图式可能使对线索的搜索带有偏见,这可能导致错误推论和不恰当行为。
摘自:Charles&Michael。PerspePersonality,2008。p。392
一、压力与应对
在压力与健康领域中,认知取向心理学者的研究一直都非常重要。拉扎勒斯的研究在本领域是举足轻重的,他指出,心理压力大小看个人对人与环境的认知而定(Lazarus,1990)。
(一)压力
根据心理压力与应对的认知观点,人们只有在认为情境对个人的重压已超过个人的资源所能承担的范围且危及健康时才会产生压力。其中有两个认知评估阶段。在初级评估(primaryappraisal)时,个人评估他所遭遇的事是否性命攸关,有无威胁、危机存在。例如,对自我评价可能有害或有利?个人的健康或关爱对象的健康是否危险?在次级评估(sedaryappraisal)时,人们评估自己做什么事能克服伤害、防止伤害或改善处境。可见,次级评定实际是评估个人应对初级阶段所评估的潜在伤害或利益所需的资源。
(二)应对压力的方式
在压力的情境中,有许多应对的方法被看成是可能有效管理、掌握或容忍那些被评估为超出个人资源负荷的境遇。有人将应对方式区分成以问题为中心应对方式(problem-foofg)(如,设法改变情境)及以情绪为中心应对方式(emotion-foofg)(如,情绪逃离、逃避—避开,寻求社会支持)。新近对该领域的研究偏重在发展评价应对方式的问卷——应对方式量表(ingScale),以及不同应对策略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已得到一些结果(Folkman,Lazarus&Gruen,1986):
1。人们对不同情境的评估方式不同,即个人评估时似乎对环境中的情况很敏感。
2。有证据指出,个人用来应对压力情境的方法,同时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虽然使用某些应对方式似乎是受人格因素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应对方式的采用似乎还是相当受情境因素的影响。
3。一般而言,自陈压力水平越高、越努力去应对,其身体健康越差,越可能出现心理症状。反之,自觉越有掌握权,其身心健康越佳。
4。虽然某一特定应对方式的价值应视其应用场合而定,然而一般说来,有计划去解决问题(我拟好行动计划且依行动计划行事或我只管一步步做)比逃离—避开(但愿出现奇迹或试着大吃大喝来减轻紧张)或与之对抗(如,我就让情绪发泄出来或我对那些肇事者发脾气)使个体更适应。
有学者研究了人们可能用来应对困境的认知策略(itivestrategy)及其作用。例如,自我阻碍策略(self-handigstrategy),即设法自我设障(如,赴重要面谈时故意迟到)以避免可能的失败对自尊的威胁(Higgins,Snyder&Berglas,1990)。即人们以能使失败合理化的方式行动。此策略的好处是,可能导致个人拥有成功的幻觉而不必冒真正失败的危险,也可能会有效协助个人处理失败威胁而带来的焦虑。然而,也可能导致逃避行为而怀疑自己能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防御性悲观主义(defensivepessimism)(Norem&tor,1986)。该策略是指人们采用低期望以应对失败的焦虑。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位成绩全优的学生,每次都担心下次考试会全军覆没。该策略优点在于不会导致降低动机或对失败的自我预言实现,反而可能有助于个人有效应对失败焦虑而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当然,它同时会带给当事人一些持续性的不安全感与焦虑。此外,有证据指出,一旦悲观主义者养成了一种概化性的应对策略或反应形式时,对个人健康可能会有负面的作用。
二、心理疾病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