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理论观点(第2页)
一旦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安全需要(thesafetyneeds)。安全需要是指生命对于稳定、安全感、依赖、秩序、法律、界限、避免痛苦和恐吓、受保护的需要等等。安全需要是个体寻求一个环境,使生命避免受到威胁。当未来不可预测时,或者当社会秩序处于动**不安时,人们的安全需要会更加明显。比如人们会参加储蓄和保险;会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而放弃收入高,但有风险的职位。同样,人们可能会愿意维持一个并不幸福的婚姻,如果它提供了一种稳定性和安全感。
这种需要的重要性在儿童和某些神经官能症(如感到有被害危险的妄想狂)身上表现非常明显。儿童在遇到威胁时,会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而成人却努力压抑这种反应。所以,当成人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一定能从外表观察出来。儿童的安全感还有另一个表现,那就是希望一个有规律、有秩序、有组织、有结构、可以预测的生活。例如,儿童对于陌生的、新奇的环境会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需要一个可以把握的世界。对于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儿童(如父母吵架、分居、死亡、离异等),如果缺乏安全感,也容易使儿童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及受惊吓等。当家庭出现危机时,受到影响和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所以应妥当处理家庭关系,尽量给予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使他们健康成长。另外的一种情况也能引起孩子的恐惧,如父母亲发怒而训斥、恐吓孩子,或者施以行动上的体罚等等,都会引起儿童的惊慌失措和紧张不安。
一些患有神经官能症的成年人,对于安全感的需要情况与感到不安的儿童一样,只是表现不同,他们试图遵循一种固定不变的行为方式或观念,让生活非常有秩序。某件事情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进行或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否则就会感到不安。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好像在准备应付即将来临的威胁,他们往往会寻找保护人,一个可以依赖的人,一个更强大的人,可以说他们是保留着童年时代特点的成年人。
3。爱和归属的需要
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得到满足后,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可以产生。爱和归属需要(thebelongingnessandloveneeds)是指渴望在生活圈子里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系,渴望被别人接纳,能够给予爱并获得爱,并被认为很有吸引力。比如希望有知心的朋友、有亲密的爱人和可爱的孩子。
马斯洛认为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匮乏之爱,比如占有他人,这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为了获取而不是给予。另一种是存在之爱,如关怀他人,这是一种基于成长的不是占有的爱,是不自私的爱。马斯洛相信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每一个人都有他愿意参与和愿意从属的团体。成熟的爱是两个人之间健康亲密、相互信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个人会没有恐惧、没有戒备。如果其中一方害怕自己的弱点会被发现,那么爱就受到了伤害。马斯洛所说的爱不是性,性是一种生理需要。爱是对另外一个人的一种深深关注的态度,包含着强烈的帮助,包括给予他人爱和接受别人的爱。爱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和空虚无助;如果儿童缺乏爱,就不能健康成长。如果爱的需要受到挫折,会容易使人心理失衡,出现心理疾病,产生慢性的人格困扰问题。人们需要爱就像需要碘、需要维生素一样。
许多人都在抱怨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夫妻抱怨对方冷淡、没有足够的温柔;孩子们抱怨父母不关心他们;员工抱怨老板对他们不够重视。有些人甚至由于爱与归属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而永远无法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人们对浪漫的爱情的向往,不仅仅是由于爱和归属需要的影响,而且还由于强烈的性的驱力的作用,而这是一种重要的生理需要。
现代社会生活中,爱的需要的威胁是最普遍的。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增加,家庭破裂,传统意义的群体出现动摇。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隔阂增大,所以人们对于归属、接触和爱的需要更为迫切。一切有助于建立亲密关系的交朋友小组或成长团体都会令现代都市的人们向往。
4。尊重的需要
当爱与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把注意力指向尊重的需要(theesteemneeds),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两方面。自尊包括对自己有力量、有成就、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自由的渴望,即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来自他人的尊重是指需要别人承认我们是有能力和有价值的,包括希望自己有名誉、威望、地位,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
一个健康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能获得别人的积极评价,需要自尊、并为他人所尊重。如果自尊的需要受到挫折,就会认为自己缺乏价值,即使拥有金钱、爱人和朋友,也会使人产生自卑、无能、沮丧和软弱的感觉,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或者会祈求得到其他补偿或者会有神经病态的趋向。不仅儿童在与成人的较量中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许多成年人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拥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人,都是低自尊的牺牲者。尊重的需要一般来自所从事的社会活动,马斯洛认为,最健康、最稳定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气或虚伪的奉承之上。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人们所有的较低层次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后,人们就开始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的生活要往哪里去,我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多数人都会朝着目标努力。
自我实现需要(theneedsfor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促进个人发挥自身最大潜能的需要,是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促使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人(whatamabe)。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其目的是扩展经验,充实生命,而不是补偿不足。马斯洛认为人性的主要动机是自我实现而不是生物性需要的满足;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会朝向成长的历程,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符的事情。例如,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这样他们才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不一样的,并非必须是重大的发明或艺术创作,只要一个人尽力做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实现潜能,如一个母亲尽力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马斯洛认为能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并不多,仅为百分之一,而且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或者是心理发展比较成熟的人。
与较为低级的需要不同,比如爱的需要,幼儿在几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表现出来。而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依赖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他假设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具有充分旺盛的创造力。马斯洛认为,一个人的童年经验与其自我实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是很难达到自我实现的。
以上这些需要在一般人的身上,通常是无意识的。马斯洛认为,越是高级的需要,对于维持纯粹的生理需要也就越不迫切,其满足也就越能更长久地推迟,并且这种需要的满足也就越容易永远消失。而且,高级的需要不易被发现、被察觉,但是满足后能引起更为强烈、更为深刻的幸福感、满意感、充实感,能够体验到内心的宁静与丰富。例如,比起安全需要所带来的踏实和如释重负,爱的需要的满足会使人有一种强烈的幸福、狂热和心醉神迷。
虽然需要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的,但并不是说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才会有高级需要,也可以是低级需要部分地满足时,有高级需要产生。越是低级的需要,如果被剥夺,引起的反应就越是强烈和迫切。马斯洛认为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新的需要。这种满足是相对的,新需要的出现也是逐渐发生的。马斯洛曾做过这样的说明:如果需要A只满足了10%,需要B也许还不会出现;但当需要A满足25%时,需要B可能会出现5%;当需要A满足75%时,需要B可能会出现50%,等等。一般人的欲望总是部分得到满足,部分得不到满足。
虽然马斯洛所描述的需要层次具有世界范围的普遍性,但他也承认,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满足某种需要的途径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有的社会里,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就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而在有的社会里,能捕到猎物就能赢得相应的尊重。马斯洛认为这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其内涵都是一样的。
马斯洛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常见的是各种不同程度的动机结合起来,同时发生作用,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动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往往是由几种基本需要共同决定的。例如,任何科学家的研究工作都不仅仅是出于喜爱,同时也有好奇心在起作用;不仅仅是出于对威望的需要,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工作的。而且,马斯洛承认,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除了动机之外,决定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现场决定因素,甚至行为可以由单一的外部刺激所决定。例如,对刺激物“桌子”的反应,如果人想到桌子的记忆表象,这个反应就与人的基本需要没有关系。
[1]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29页。
[2]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