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主题(第1页)
第三节研究主题
一、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一)对杰出者的研究
自我实现的概念最初是由戈尔德斯坦(KurtGoldstein,1878—1965)提出,他曾通过对脑伤士兵脑功能自我调整的研究,论证了机体内部潜能的自我实现。马斯洛在动机论中再次论证这一概念,提出了系统的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该理论是基于他对最有创造力、最健康和最成熟的人的研究。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努力变成他能成为的样子,是最高动机的实现,如潜能的充分发挥、超越自我、对某一事业忘我献身的人。马斯洛假设,在原则上每一个人都会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基本需要的满足是通往自我实现的途径。
与其他心理学家不同的是,马斯洛不关注那些心理疾病患者,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心理健康的优秀人士作为他的研究对象,他最关心的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潜能实现。前面提到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人的调查研究是从对两位他尊敬的老师——韦特海默和本尼迪克特开始的,马斯洛最初并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两位老师的人格特点。当马斯洛发现这两个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时,他非常兴奋,开始寻找具有相同特征的人,那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人。马斯洛对许多当时在世的和历史上的人做过调查研究,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贝多芬、罗斯福、赫胥黎、林肯、歌德、杰弗逊、斯宾诺莎等48位杰出人士。
马斯洛认为虽然人都是具有自我实现倾向的,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大约只占人群的百分之一)。而且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一些年龄较大的人身上,这些人一般都在60岁以上。
(二)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通过调查研究,马斯洛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15个典型特征:
1。能完整准确地知觉现实
能认清现实,对现实有更好的洞察力,对现实采取客观的态度,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而是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理解世界,较少受焦虑、恐惧的影响,所以他们可以有效地预见未来。自我实现的人可以与现实保持一种融洽的关系,并且这种特点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自我实现者可以在杂乱、不整洁、混乱、散漫、含糊、怀疑、不肯定、不明确,或者不精确的状态中感到惬意,以满足客观环境的需要。”[1]
2。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他们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不会受到罪恶感、羞耻心以及焦虑的影响。接受一切事物好坏两个方面,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抱怨和挑剔。像孩子一样,用纯真无邪的眼光看待世界。他们可以接受随成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如对于衰老、怀孕、生育、死亡等不觉得苦恼,也不会念念不忘往日的欢乐。但是,他们对于自己身上妨碍人性发展的缺点,如妒忌、偏见等则非常敏感,力求改正。
3。内心生活、思想、行为自然率真
自我实现者的内心非常自由,行为率真自然,不矫揉造作,也不弄虚作假,一切发自本性。比较容易超脱习俗的影响,不隐藏自己的观点,行为不受制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天性纯真,真实的感情自然流露,忠实于自己。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能心平气和地处理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看得和其他问题一样,喜欢解决问题,因此都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们愿意献身于事业,全力以赴地做事情,包括工作和养育孩子。
5。有独处的需要
既不回避与人交往,也喜欢独处的感觉。他们不愿意依赖别人,喜欢自己做主,所以不需要频繁地与人接触。
6。具有独立自主的特征
自我实现者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不受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不需要靠他人的评价来获得支持,不需要依赖于他人而得以生存。
7。接受并欣赏新事物且不厌烦平凡的事物
自我实现者能以兴奋的、惊奇的、愉快的心情体验每一天所遇到的事情,而这对于普通人来讲却是熟视无睹的。“对于自我实现者,每一次落日都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馥郁,令人喜爱不已,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他所见到的第一千个婴儿,就像他见到的第一个一样,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产物。”[2]他们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了巨大的灵感和心醉的感觉。
8。具有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是一种喜悦的、极度兴奋和广阔、松弛、平静的感觉,它是完整、和谐的、无忧无虑的体验,人们没有压抑和防御、无所畏惧,不再焦虑、更加努力的追求,因而更容易获得成功。高峰体验是一种与宇宙融合的瞬间的奇妙而美好感觉,是成长的体验,有了这种体验之后,人们会感觉更加自由,更加欣赏生命。自我实现的人有比一般人更多的高峰体验,他们几乎每一天都能有这种体验。高峰体验并不一定都是特别的强烈,也可以较为平和。
9。热爱人类并具有帮助人类的真诚愿望
他们对于各种文化的人都非常关心,甚至是那些有攻击行为或愚蠢的人。他们愿意帮助全人类。
10。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持久而深入的人际关系
虽然他们对几乎每个人都很友善和关心,但他们的交往是有选择的,只有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共同的价值观是发展友谊的基础,他们倾向于寻找其他自我实现者做朋友,并友情深厚。
11。有民主的性格,能尊重他人人格
他们宽容,能接受各种各样的人,不管是什么种族、宗教、家庭、性格、职业或者肤色,都能平等地对待,不歧视他们。
12。道德标准明确,分辨目的与手段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