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理论应用(第2页)
3。来访者开始察觉到在他们自我概念和某些经验之间的不协调。
4。当来访者体验到不协调时将会感到威胁,但是治疗者的无条件关怀使他能继续体验不协调的经验而没有必要曲解和否定它们。
5。来访者最后将能准确地用符号表示,从而意识到过去被否定的或曲解的各种情感。
6。来访者的自我概念被得到认识,从而能纳入那些以前曾拒绝认识的经验。
7。当治疗继续时,来访者的自我概念增强了与他们经验的协调,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包含了许多以前感到威胁的经验。当他们很少受到经验威胁时,他们就变得较少防御了。
8。当治疗继续时,来访者越来越多地像他们生活中最有权威的评价经验那样体验他们自身。
9。如果最后来访者是按照他们机体评价过程,而不是按照价值条件来评价他们的体验时,治疗就获得成功。
要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只有通过来访者对治疗者给予他们的无条件关怀的理解和治疗者努力了解来访者如何看待事物才能达到。
总之,在罗杰斯看来,治疗过程就是使来访者在生活中使用他们自己的机体评价过程。治疗的结果就是让来访者剥下平时应付生活的各种伪装、假面具或各种角色,从而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习栏5-3
机场里的自我表露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机场的大厅里等飞机的时候,一个陌生人坐在你的身边,开始与你谈话。你认为这种谈话大致会达到什么样的亲密程度?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有这样的原则,那就是不会对刚认识的人透露太多个人的信息,人们自我表露的程度可能会视对方的表露程度而定。研究认为,表露的相互性规则非常强烈,在这样的情境下,亲密的表露会引发更多的表露。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学生实验者与单独坐在波士顿罗根机场的成人进行接触(Rubin,1975)。学生向被试解释说,他们要做一个作业:收集手写样本来和自己的手写样本做比较。学生们给被试一张纸,纸上有两个空格,一个空格是学生的手写样本,另外一个空格是留给被试写东西用的。
学生实验者先写下他们的名字和年级,然后会将亲密程度不同的信息写在纸上。有的学生写了一个低亲密度的信息:“为了完成学校的作业,我正在收集手写样本”。
有的实验者写下一种比较中性的信息:我最近在考虑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在过去几年中,我交了几位好朋友,但许多时候我仍然觉得很孤单。
还有一些学生会写下较为亲密的信息:“我是个适应良好的人,但是我存在一些性方面的问题。”接下来,学生将这张纸交给被试,告诉他们将所想的写在纸上。
当评分者将信息进行统计计分时,发现所得到的结果与预期的相一致。学生提供的信息越亲密,被试的回应就越亲密。比如,有人写道:“我是一个祖母,但是我也曾经怀疑自己的认同”;还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我是一个职业妇女,对于家庭和工作都能兼顾得很好。我们都有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但是爱和生活中其他更多东西比性更为重要”。还有一名被试透露了这样的信息:“我应该算是一个,准备回到我那无能的丈夫那里。”
可能因为那些被试知道以后将不会再看见实验者,所以会尽情地表露。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为“过路的陌生人”(passingstranger)或“公车上的陌生人”(strahebus)效应。
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不仅在心理治疗界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教育界也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他的自我指导理念适用于咨询人员和来访者、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夫妇之间,以及一般的人际之间。
(一)教育目标
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目标,而不是教学方法,这一点与心理治疗的观点是相同的。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罗杰斯所说的自由是指敢于涉猎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能够自己做出抉择的勇气,他认为按照这种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人就是功能完善的人。罗杰斯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
(二)实现目标的条件
1。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self-initiated)。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正视生活中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态度。罗杰斯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教师只有做到真诚地面对学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对学生产生共情式的理解。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包括对学习的看法,这样就可以理解学生的行为反应,而且,还要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感情与人格。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者教学资源和设备;而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可见,罗杰斯对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罗杰斯强调以人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提倡非指导性的教学原则。他强**师要信任学生,并为学生所信任。要相信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力,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到自信,这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前提。具体如下:
1。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过程的责任,一起制订课程计划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把个人的知识、经验纳入到这种学习资源中;
3。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或者与别人共同制订,探寻学习的兴趣;
4。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气氛,使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
5。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的连续性,而学习内容则是次要的;
6。学习目标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
7。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做出;
8。使学习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下去,并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