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主题(第2页)
他们有强烈的道德观念和明确的行为准则,有自己心目中的是非标准。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知道达到目标的手段,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13。有卓越的幽默感
自我实现者的幽默是善意、没有优越感的,他们不会做伤害他人感情的幽默,如讽刺挖苦,他们更倾向于自嘲。一般人所喜爱的猥亵**的幽默,是他们所不屑的,他们能在有意义的生活事件上,找到幽默的题材,并且富有哲理。
14。富有创造力,不墨守成规
这种创造性不仅反映在某些艺术活动中,也反映在一般活动中。这不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像小孩子那样天真,会因为想出一套新奇的方法而兴奋不已。这种创造性来源于更开放的经验和更自然的感情。
15。具有批判精神,不容易被社会**
他们能顶住环境的压力,倾向于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不受文化的影响和束缚。他们注重内心的体验,依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做事,不会信奉一种与个人价值相违背的文化规范。
虽然自我实现者具有许多的优秀品质,但他们也有一些缺陷。马斯洛指出,他们也有愚蠢、轻率、挥霍或粗心的习惯。他们会显得顽固,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令人厌烦甚至恼怒。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浅薄的虚荣和骄傲,当涉及他们的作品、家庭或孩子时更是如此。他们也经常发脾气,例如,偶尔会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冷酷无情,虽然他们非常强硬有力,但是也会有自责、怀疑、焦虑的痛苦感受。
因此,马斯洛认为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类的心理具有非常大的成长潜能。尽管这些特征是从对杰出人物的研究中得出的,但马斯洛认为这些特点可以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是人的本性。
(三)建议
马斯洛给那些希望自己也能达到或趋于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提出了一些建议:
1。要坦白自己的感情,不要使心胸像瓶颈一样狭窄。
2。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试着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考虑问题。
3。对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抱怨;即使有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尽力想办法解决;多一份实干,少一份空谈。
4。确定积极可行的生活目标,并且要全力以赴,但不要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成功。
5。要坚持真理,即使众人反对,也要挺身而出,为正义而奋斗。
6。不要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留一分宽松的空间;偶尔的身心放松,有助于潜力的发挥。
7。与人交往要坦诚,既要让别人了解你的优点和缺点,也要与别人分享心中的快乐和痛苦。
二、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是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创造的一个名词,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的体验。在高峰体验时,人会产生一种存在认知(beingitive),这与一般的认知不同,这种体验仿佛与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无我的状态。
马斯洛(1962)在要了解高峰体验的意义时,请190位大学生做被试,要求大学生们根据下列指导语写出他们的反应:
我希望你去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最奇妙的经验,最快乐的时刻,狂喜的时刻,全神贯注的时刻,可能是因为谈恋爱,或倾听音乐,或突然被一本书或一幅画所打动,或一些伟大的创作时刻。首先,把这些记下,然后试着告诉我在这尖锐的时刻你感觉如何,和你在其他时刻感受到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在这个时刻你在那些方面是怎样不同的一个人(对其他的受试者则问这个世界看起来有什么不同)。[3]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自发的、不需要努力而达到的、非自我中心的完善和达到目标时的体验和状态。不同的途径、不同类型的活动,都可以获得高峰体验,如做父母的感觉,欣赏大自然,对艺术的感受,创造性的活动,情欲**的体验,运动时的感受,顿悟体验等等,这些最高快乐实现的时刻都是人的高峰体验时刻。
在这一时刻,人们丧失了时间和空间的定向能力。例如,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常常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的事物。在科学和艺术创作中,高峰体验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例如,大画家凡·高(1853—1890)往往就是在这种体验中,画出了好的作品。他把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献给了艺术,就像被某种东西支配着,牺牲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去绘画。这其中支撑他的“某种东西”就是人的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时,人们会觉得自己处在能力的顶峰,能最好地、最完善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这在哲学家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萨特、尼采和叔本华等人,他们都曾无数次有这种体验。一个人在高峰体验时,会更觉得自己在活动和感知中是负责的、主动的,是创造的中心。例如,海明威、川端康成、莫泊桑和马尔萨斯等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都常常有这样的体验。
图5-3刘翔的成功不仅让其本人具有高峰体验,同时也让许多国人感受到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不仅仅伟人才能感受到高峰体验,其实多数人都有高峰体验,有些人可能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或者不接受这一体验。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比普通人更频繁、更强烈、更纯粹。高峰体验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但马斯洛认为,只要人们日趋完善,凡事顺心,便可能不时产生高峰体验。他承认每个人的高峰体验是不同的,马斯洛比喻说“到自己定义的天堂一游”[4]。这种体验不会经常出现,时间也不会很长。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它,就会有新的创作和新的发现。
当然,高峰体验更多是一个人孜孜奋斗、拼搏的结果。它是一种冲动,一种情绪,一种灵感。一个人抓住了这种体验,并充分利用这种体验,是会有收获和成功的。
[1]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187页。
[2]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191页。
[3]E。JerryPhares,林淑梨、王若兰、黄慧真译。人格心理学。心理出版社,1995,241页。
[4]转引自:JerryM。Burger,林宗鸿译。人格心理学。扬智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450页。